在连铸生产中,漏钢是严重的事故,既影响生产节奏,又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在连铸生产中,实现零漏钢率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很难做到的事情。
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连铸连轧厂自去年9月到今年7月份,连续11个月二线无漏钢;今年3月~6月份,该厂连续4个月双线无漏钢。今年初以来,该厂漏钢率降至0.02%。探寻该成绩取得的方法,该厂厂长周英超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转变工作作风,干部深入一线抓关键,要求职工立足岗位标准化操作,用严苛的基础管理,换来了生产的稳定顺行。”
提升技能保证生产稳定顺行
“大包工要控制好大包下渣,长水口吹氩保护和中包排渣,尽量稳定中包称重。”
“中包工在结晶器捞渣操作方面,要掌握好合适的结晶器液面设定点位置,手法一定要轻柔,并避免在换包的过程中进行捞渣操作。”
这是邯钢连铸连轧厂两名青年职工为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漏钢事故的发生,正在认真熟记自己岗位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操作技能,该厂开展了开浇操作的培训,建立了定期的四班机长互相交流学习机制,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开浇程序。同时,该厂加强整体开浇过程标准化操作管理,包括前期中包清扫、中包烘烤过程、结晶器准备、开浇中包覆盖剂加入时间和加入量、结晶器灌注时间、捞渣操作等,每天坚持对各个班组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因操作问题造成漏钢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针对中碳钢热流不稳定易黏结造成漏钢的难题,该厂鼓励职工加强标准化操作,监控保护渣各项指标,检验每批次保护渣成分、性能,严把耐材质量关。该厂还充分发挥钢包下渣检测功能,减少钢包下渣;提高大包换包节奏,避免中包液面过低造成下渣事故,稳定了生产秩序。
开展劳动竞赛激发职工干劲
在该厂连铸车间现场,主控工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笔在纸上不停地画着,看到有数据跳动就会通知相关人员查看。因为主控工要密切关注钢水成分和温度,及时掌握每一炉钢的冶炼情况,认真填写好异常钢水反馈表,以便将邯钢三炼钢的钢水质量和纯净度准确地反映,所以他们要时刻盯紧电脑数据的变化,防止数据出现波动造成漏钢,影响生产。
在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下,为降低漏钢率技术指标,该厂将压力层层传递,让每一个班组、每名职工感受到压力,在岗位上开展了降低连铸漏钢率劳动竞赛。
被职工们亲切称为“心情栏”的竞赛栏上,记者看到了栏中有粘贴笑脸和黑脸两种脸型。“假如当月无漏钢的中包工就会张贴笑脸,出现漏钢的粘贴黑色的哭脸。”该厂连铸车间中包工朱峰说:“笑脸意味着好的心情,哭脸意味着坏的心情。因为一次漏钢损失在20万元以上,减少一次漏钢,就意味着能够为厂子节约20万元,全月无漏钢,心情自然就舒畅了。”
开展这样的竞赛,该厂职工感觉这不仅是“脸面”工程,更是对生产顺行和效益的保证,大家都很重视。
全力攻关解决生产难题
“主控,主控,快速接头出现漏油,必须马上更换扇形段。”采访中,对讲机里传来该厂连铸车间技术员蔡继宗的声音。
“出现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凹陷漏钢。凹陷漏钢是连铸工序生产中的恶性事故,而且影响生产时间长、处理难度大,严重损害设备。”蔡继宗一边收拾工具一边向记者介绍说。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影响生产、质量的难题,该厂成立了攻关组,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堵塞漏洞,理顺生产环节。
为解决凹陷漏钢难题,该厂及时组织生产技术科与连铸车间技术员成立攻关队。他们长时间待在现场,分析生产工艺、设备运行参数,测量铸坯表面凹陷位置和形状,检查、测量结晶器、扇形段装配、格栅、辊子等部件的质量和数据,终于弄清楚了凹陷漏钢的原因。原来,扇形1段格栅和上部冷却设计不合理,导致连铸坯冷却不均匀,形成凹陷和裂纹等缺陷,甚至造成漏钢。
于是,该厂及时组织连铸车间维修人员通过仔细分析图纸资料和现场测量数据,重新设计,将原来格栅两侧的冷却“窗口”分别向外扩大。2.0区第一、二、三排喷淋杆两侧的喷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别向外移动相应距离,避免大断面连铸坯边角部产生缺陷,从而彻底解决了凹陷漏钢问题。今年1月~8月份,该厂连铸二线漏钢率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