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包钢集团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推动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凝心聚力,瞄准发展核心技术攻坚 今年全国两会上,内蒙古代表团提出全团建议:在内蒙古包头市设立“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包钢人倍感振奋。在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包头打造“世界稀土之都”的新征程中找准定位、担当使命、积极作为,包钢人信心满满。 2022年末,白云鄂博科研深钻成功突破2000米,刷新西北地区铁稀土矿绳索取芯最大钻深纪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铁铌多金属矿床,白云鄂博矿床成矿因素最为复杂,此次科研深钻为指导白云鄂博矿山深部找矿工作以及矿产资源接续提供了重要支撑。 包钢集团科研人员凝心聚力,瞄准发展核心开展技术攻坚,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果。白云鄂博科研深钻是科研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除此之外,包钢集团申报国家重点专项《白云鄂博多金属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集成示范》成果获批; “战略性关键金属”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矿床的时空演化和资源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并申报新矿物“白鸽矿”,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认证通过,以白云鄂博矿又一次世界性发现展现了科企合作新模式强大的创新能力。 2022年,包钢集团获得行业级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白云鄂博超细极难选萤石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获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混合稀土精矿酸碱浆化分解工艺关键技术开发》获稀土科学技术一等奖。 未来,包钢集团将发挥好稀土院国家级技术中心、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一系列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在稀土基础理论研究、原创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同时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补短板、锻长板,推动稀土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增强稀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把稀土产业做大做强。 精准发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来自草原钢城的高强耐候抗震热轧H型钢,擎起一栋栋钢结构住宅。2022年4月,包钢股份与北京建谊签订高强耐候抗震热轧H型钢供货技术协议,成为行业内首家批量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这是多功能定制化高强耐候抗震热轧H型钢在钢结构住宅中的首次应用,对国家钢结构住宅用钢升级换代具有里程碑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包钢集团锚定市场精准发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实施“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战略,打造高端钢铁产品基地,把钢铁产业做精做优。高强耐候抗震热轧H型钢只诸多新产品中的一员。 联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开发2300MPa铁路用高强钢绞线用盘条,应用于昌景黄高速铁路桥试验箱梁,实现国内最高强度级别预应力钢绞线的应用,为国内冶金行业在“轻量化、大跨度、节能降耗”及产品升级换代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协同钢铁研究总院、中石油钻井院设计开发SET80膨胀用套管产品,解决新型高性能膨胀套管高效化生产工艺技术瓶颈,产品在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田批量下井;锌铝镁镀层钢板工程竣工投产,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生产工艺和精准控制技术,质量控制源于宝武质量精品体系,打造光伏发电支架产业市场“拳头产品”,助力西北地区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不断增加的“新成员”,为包钢集团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力量。 多点助力,赋予发展“智造”能量 稀土钢板材厂冷轧酸洗成品库,一排排钢卷整齐码放,天车驾驶室空无一人;操作室内,电脑屏幕显示着库内情况。正在推进的智能库房项目造就了如今空荡荡的厂房。未来,这个厂将成为一座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黑灯”工厂。 包钢集团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坚定迈出“智造”步伐。稀土钢板材厂只是企业数智化变革的一个折射点。 包钢集团智能制造项目遍布厂区各个角落,智能库房、智慧矿山、智慧料场等齐头并进,无人吊车、工业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包钢集团继续在数智化变革的跑道上奔跑。首套自主研发设计的机器人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包钢自主设计实施智能制造项目水平迈上新台阶;自主研发“包钢运输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实现了厂内汽运高效畅通、数据共享。白云铁矿引进地轨式机器人、龙门式机器人等设备建成智能焊接基地,长材厂3号线棒材自动焊标牌机器人投入运行,北方稀土磁材公司研发清渣机器人…… 下一步,包钢集团将做强做大信息产业公司,整合集团内部信息化资源,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强各类信息系统集成管控,加快数据中心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专业化运营,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统筹传统装备、产线、工厂的数字化改造和信息化项目建设,打造智能工序、智能车间样板,努力抢占高质量发展“智”高点。 持续加力,推动发展引擎提档增速 不久前,《北方稀土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指南》在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科创中国、包头市科技局等多个网站平台发布,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多渠道开展项目征集。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包钢集团围绕科研体制机制,持续为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赋予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完善科技评价机制,确立以效益、成果转化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统筹推进包钢科研系统协同、“揭榜挂帅”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此次网上发布项目征集消息就是用市场竞争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的新举措。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包钢集团创新出台引进人才政策,已逐渐形成聚集效应。2022年4月,包括山西师范大学校长许小红、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唐瑜在内的8名专家学者,作为柔性引进人才加入稀土院 “科研战队”,共谋企业创新发展之路。稀土院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凸显,科技成果孵化能力和转移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在“科改示范企业”评估中获评“优秀”,取得了自治区国有科技型企业在国家组织实施改革示范工程评估中的最好成绩。 为充分依托院士工作站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包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院士友好协商成立李献华院士工作站,致力于解决公司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技术难题;与中南大学姜涛院士友好协商成立姜涛院士工作站,针对烧结、球团、铌、钪、富钾板岩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不久前立项的《 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矿床的时空演化和资源量》,就是李献华院士工作站获批的首个国家级项目。 据统计,仅2022年一年,包钢集团科研项目共立项223项,其中A类科研项目12项;累计发放2477万元用于科技成果奖励。2023年,包钢集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集团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3%,北方稀土达到4%以上,迸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突围打样、重振雄风、做强包钢打牢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