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坐在电脑前炼钢,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福州罗源的绿色冶金钢铁产业基地,智慧、绿色的炼钢场景正在生动上演。 日前,记者在位于罗源的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看到,一系列“5G+”智慧运用场景在钢铁生产线上大显身手。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以来,一批智能炼钢模型和产业机器人在钢铁生产线上岗,宝钢德盛跨入“智慧炼钢2.0时代”。 运铁水的罐车有了智能导航 炼铁车间里,装满1500℃极高温铁水的罐车要出发了。数百米远的智慧运营中心大楼里,工人轻按鼠标,罐车最佳行进路线迅速锁定。装有160吨铁水的罐车沿着铁轨行进,轨道闸智能启闭。近千米的路途,罐车从炼铁厂一路“绿灯”前往目的地——炼钢厂。 “就像开车有智能导航一样,‘5G+铁水一罐制’让笨重的罐车也有了智能导航。”宝钢德盛装备制造部部长马玉龙介绍,罐车也能智能导航,秘密就在智慧运营中心里。 走进其中,一面大屏实时显示着从生产、能源、设备、计量到安环的运行状态画面和关键数据指标,实现原料从进厂、生产制造到成品出厂的智能管理。通过这一“智慧大脑”,一系列“5G+”数字运用场景在生产线上落地应用。 就拿“5G+铁水一罐制”来说,铁水一罐制是指炼铁高炉铁水罐和炼钢转炉铁水罐为同一辆罐车,5G技术的加持,让从炼铁厂到炼钢厂的铁水运输变得不一样。 传统的铁水运输主要靠人工驾驶罐车,司机面临铁水高温考验的同时,还得考虑行进路线,沿途还得有道闸工辅助协同开闭道闸,是一个苦脏累重的岗位。 智能化作业后情况大不一样。“道闸有了智能启闭系统,道闸工就能实现转岗,有效改善人工作业环境;线路智能设定后,罐车司机的压力也减轻不少,甚至可以实现罐车无人驾驶。”马玉龙说。 作为全国不锈钢行业首创的工业应用场景,“5G+铁水一罐制”为企业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绿色效益。 记者了解到,传统的人工铁水运输,罐车平均每天的周转次数为3.5次,而通过“5G+铁水一罐制”,日周转可提升至6.9次。周转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有效减少了铁水运输过程的失温,节省了铁水入炉炼钢的升温作业成本,为企业节能降本。 从“一键炼钢”提升至“一键出钢” 宝钢德盛“5G+智慧钢铁项目”曾入选“2021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如今,随着一批智能炼钢模型的应用和“宝罗”机器人的上岗,宝钢德盛也迎来“智慧炼钢2.0时代”。 说起智能炼钢模型,它的本领可不小。 宝钢德盛炼钢厂厂长谢恩敬表示,在1.0版智慧炼钢模式里,“5G+智慧钢铁项目”让生产线“一键炼钢”成为现实,不过在出钢环节,仍然需要依赖人工,操作人员仍然面临高温灼烫风险。 如何打通智慧炼钢的最后一关?“智能炼钢模型是将现场工人操作经验大数据与理想出钢模型相结合,打造出的人工智能炼钢设备。”谢恩敬介绍,48套智能炼钢模型今年投用后,工人只需在后台轻点鼠标,智慧生产线就能完成“自动炼钢、自动出钢”的过程,出钢现场不再依赖人工现场操作,智慧生产线从“一键炼钢”提升至“一键出钢”。 在智能的钢铁产业基地里,还有一群特别的产业“工人”,它们就是今年投用的35名“宝罗”机械臂式产业机器人。 智慧炼钢生产线上,面对火红滚沸的钢水,“宝罗”按照系统一键设定,将测温枪探入目标测温区域,完成测温取样,将人类工友从这一高强度的工作岗位“解放”出来。除此之外,在智慧炼钢的加料、产品标识喷码、搬运等岗位,也活跃着“宝罗”的身影。 “我们的目标是用机器人替代苦脏险重岗位上的产业工人,争取‘以1替4’。”谢恩敬表示,在智慧炼钢2.0时代,岗位转移的产业工人将在先进生产线上继续上岗,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福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