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连铸作业区产线,一根根散发着红光的铸坯整齐排列在轨道上准备下线。“交接坯表面和内部质量均满足标准,夹渣比例为3.74%。”听到质量攻关后的IF钢交接坯夹渣比例显著降低,生产技术室工程师王东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目前,我们IF钢交接坯夹渣比例高达8.48%,和行业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该部质量月度例会上,王东紧锁眉头说道。不久前,通过对标多家一流企业,王东深刻认识到产线在该指标上的不足,遂下定决心锚定“行业第一”水平发力攻关。 交接坯为两炉不同品种钢水衔接浇注的板坯。在混浇过程中,上一炉钢水随着浇注完成,液面逐渐降低,钢渣沉积于底层钢水中,且每次新开浇前需加入引流砂为钢水引流,还要使用覆盖剂保障钢水不被氧化,因此,新开浇的第一炉钢水受到多方面污染,造成夹渣比例较高。 为提升新开浇钢水纯净度,降低交接坯夹渣比例,王东整合科室所有技术力量成立攻关组,他们密切跟踪每批新钢种混浇模式下各项工序工艺的操作模式,深入分析造成交接坯夹渣比例高的关键要因,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增加钢包长水口开浇位置,在开浇时,将覆盖剂和钢渣冲击到液面上,防止对钢水造成污染,同时创新优化自动转包程序,提高大包回转速度,防止杂质卷入钢水。不仅如此,攻关组大胆设计出全新中包稳流器,使钢水在冲击过程中向四周分散,从根本上杜绝卷渣现象的发生,显著增加钢水纯净度。 在全方位的周密部署下,IF钢交接坯夹杂比例较之前降低56%,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每年还可节约成本50万余元。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唐钢深入聚焦产线,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人才优势,锚定提高IF钢等高端品种钢质量发力攻关,自主开发IF钢转炉终点氧位窄范围控制模型等智能化控制技术,锻造强劲质量优势,让IF钢在汽车钢领域更有竞争“底气”。 付小娜 郭高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