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东石油公司的长期协议授标函拿到了,总数近十万吨石油套管……”接到驻迪拜办事处发来的电传时,李毅悬着的心算是落下了。作为天津钢管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经理,他和他的同事们为了这笔订单做了长达半年的艰苦努力,今年1月,在有十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参与的投标会上,天津钢管集团以“质量优、品种全、服务好”的方案最终完胜欧洲、日本等钢管企业以及中国同行,获得为中东石油公司生产的订单。这笔订单对正在“过冬”的中国钢铁业,是一个提气的信号。
2015年,全国钢铁企业效益下滑,而天津钢管集团却破冰前行。全年生产钢管277万吨、出口64万吨,出口创汇6亿美元,领跑国内同行。“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天津东丽区“大无缝”厂区,这个钢管“巨无霸”新年的生产正按计划进行。
天津人习惯称呼天津钢管集团为“大无缝”。所谓“无缝”,指的就是“无缝钢管”。听大无缝人说,多年前,天津有一个无缝钢管厂,因为只能生产小口径的无缝钢管,被老百姓称做“小无缝”。后来,新建了这个占地1.44平方公里的厂区,不仅规模大,而且能生产大口径的无缝钢管,自然而然地,就被叫做“大无缝”了。
在“大无缝”建成之前,中国每年所需石油专用管材90%以上依赖进口。有了“大无缝”之后,促进了我国无缝钢管行业的发展,依赖进口的局面被彻底反转,津产钢管不仅遍布国内各大油田,而且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92年投产至今,仅用24年时间,“大无缝”赶超了许多欧美钢铁企业百年老字号,实现了与世界“无缝对接”的目标。
“冬天”里的一把火
在“大无缝”258机组轧管车间里,一根被加热得通红的钢坯正被冰冷的特殊材质顶杆纵贯全身,冰与火的摩擦中,燃起熊熊火焰,让人们在这个钢铁业的寒冬中,感到舒心的暖意。近年来,钢铁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让国内各大钢铁厂商遭遇强势逆风,但天津“大无缝”却在逆境中稳步前行。
“大无缝”是1989年动工兴建的,1992年热试成功。1994年1月22日,“大无缝”第一支石油套管在胜利油田下井。1996年,“大无缝”正式投产。它是迄今为止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石油管材专业生产企业。
多年以来,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大无缝”始终保持了技术装备的领先优势。除了最拿手的石油套管等钢管类产品外,大无缝人还陆续开发出了铜材、不锈板、彩涂板、高压气瓶、机械制造等一系列产品,在做大做强钢管主业的同时,还打造了规模优势。如今,“大无缝”石油专用管材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上,也就是说,国内油田使用的每100根钢管中就有40根来自“大无缝”。去年,“大无缝”钢管产量连续7年蝉联全球第一,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
“大无缝”不仅产量高,产品质量也是“棒棒哒”,即使是直径像脸盆一样大的钢管,照样可以像电缆一样盘起来,足见大无缝生产的钢管韧性之好。
“大无缝”技术中心科技协调部主任龚宜勇告诉记者:“一般海上作业成本相对较高,我们的钢管可以先在陆地焊接好,由深海铺管船在码头盘成圈上船,到达作业地点时就可以直接铺设海底管道了,这样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
制造如此神奇的钢管,需要从冶炼开始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大无缝”有自己的炼钢厂,生产的钢坯,都是依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人们常说“百炼成钢”,而“大无缝”生产的特殊钢管,何止千锤百炼。龚宜勇说,每年,“大无缝”用于技术研发的费用都在8亿元以上,这样的投入,也确保了“大无缝”的产品总是领先一步,胜人一筹。在国际市场,石油巨头们也对中国天津“大无缝”的钢管青睐有加。目前,国际知名的石油百强公司中多数都与“大无缝”签订了供货合同,沙特阿拉伯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多家石油公司也将天津“大无缝”作为中国唯一供货商。
一根刚刚穿透钢坯的顶杆被机器送回了冷却区,几十排高压水枪瞬间打开,水接触到炽热的顶杆迅速汽化,生腾出一大片白雾。过一会儿,顶杆将再次被送往“前线”,去洞穿温度高达1200℃的钢坯,完成这样一次工作,需时30-50秒,一天24小时,有近20小时在生产,如此周而复始。尽管坊间盛传中国钢铁企业正在遭遇史上“最冷的冬天”,但是在“大无缝”,各大机组及生产线按合同组织生产,这种逆势攻坚的氛围,不知让多少同行羡慕,更让职工们珍惜而自豪。
捅破“窗户纸”成就“杀手锏”
“大无缝”的展室,如同一个钢管超市,各种规格的石油套管,讲述着大无缝人坚韧不拔的历程。
1993年11月,管加工系统第一支石油套管下线。1994年4月,通过美国API(美国石油学会)产品认证,得到一把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1995年12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2003年,世界第一套PQF三辊精密连轧管机组热试成功。2009年,无缝钢管产量实现世界第一。2010年11月16日,自主研发的专用套管在塔里木油田克深七号下井,深度达8021米,创造了国产套管下井最深纪录。
那么,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无缝钢管厂是怎样生产的?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大无缝”168轧管机组。
进入车间后,沿着厂房里高高的通道走了几十米远也看不到一个工人,让人感觉这像是一个无人车间。只有一台台庞大机器在自动运转,机器的巨大轰鸣声让人与人的交流提高了嗓门儿。
直到走进车间控制室,记者才看到了几个小伙子,他们紧盯着眼前的屏幕和按钮。像这样的控制室有十来个,整个车间的运转情况尽在他们掌握之中。眼前这套轧机是由“大无缝”和德国一家公司共同研制的世界首套PQF三辊精密连轧管机组。
20多年来,从建厂初期引进国外技术,到后来开展自主研发,再到现在的国际间技术合作,“大无缝”实现了由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质变。这也是天津国企在技术创新中求突破、谋发展的生动一例。对此,“大无缝”首席研发专家张传友深有感触。
张传友1988年从西安交大毕业参与筹备建厂,当年的帅小伙如今已变成了谢顶大叔。同事们说他是“技术虫子”,建厂至今,他参与了几乎所有技术难题的攻关。
石油套管的生产工艺要求极高,而且常常是一个客户一个要求。我国油气资源稀少,不少油气都埋藏在地形复杂、不易开采的深层,这就对下井用的钢管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必须量身定制。张传友介绍,塔里木油田那口8000多米的井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口井不仅深,而且有“三高”——高温、高压、高腐蚀。井底温度最高时能达到180℃,而钢管的强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温度高,管子就软,硬度就降低了。张传友给记者做了个“科普”讲解:“油气都在地下岩层里,钢管下去以后,要用子弹或炸药把钢管炸出好多眼,油气才能进入管道采集到地上来。高温高压的井下,需要钢管高强度。可是强度越高韧性越差,韧性越高强度越弱。这是一对矛盾。”也就是说,我们在钢坯的冶炼环节,就要考虑既要盾坚固,又要矛能击穿。“达不到要求,炸药一炸,管子就裂了,整个井也就废了。”张传友说。这种“刚柔并济”的管材,只有欧美和日本的公司能够生产,但技术严格保密,这也是多年来中国采油企业要花重金进口特殊管材的原因。这层“窗户纸”不捅破,中国的石油套管依赖进口的局面就难以彻底改变。为此,集团公司组织技术力量全力攻关,终于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创造了国产套管下井深度的世界纪录。
“窗户纸”捅破了,世界为之洞开。“大无缝”的新科技产品不断推出,他们生产的管材不仅能打传统意义上的竖井,而且还能打斜井和水平井,套管在地下可以弯曲横穿,成了国际市场抢手的“钻地龙”。去年5月,新开发的“钛基合金管”在四川阆中成功下井,引起外媒高度关注。张传友说:“原来我们国家用的镍基合金管虽然抗腐蚀性好,可是镍金属资源太少,成本太高。而我们研发的钛基合金管材,抗腐蚀性与镍基合金管材不相上下,强度与气密性能一样出色,这就大大降低了用户的综合使用成本,为打开国际市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在,“大无缝”的钛基合金石油套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价格与品质具有竞争力,成了他们的“杀手锏”产品。
“天津创造”获国际市场通行证
中国是世界加工厂,天津要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大无缝人”说,我们要做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天津创造”。
黄维秋是天津钢管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经理。在他看来,国贸公司是“大无缝”面向全球的“营销大使”。2015年,中国无缝钢管出口量下降了14.4%,而“大无缝”的出口量仅下降了1.8%,基本保持了高水平。
在全球石油套管生产领域,天津的“大无缝”不仅以质量与服务著称,而且以产品规格齐全令客户称道。从巨型管材到微型管材,从竖井、斜井、水平井再到超深井,从陆地到海上,遍数全球钢管企业,只有天津的“大无缝”可以“无缝对接”,实现“全覆盖”,这为进军国际市场增添了砝码。黄维秋说:“拿到中东的大订单,就是胜在产品尺寸更全,能充分满足客户各种需求。我们一个厂能解决他们几乎所有的问题,这为客户省去不少麻烦。”
2015年11月,“大无缝”顺利收到了美国ABS(美国船级社)结构管认证证书,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通过ABS结构管认证的无缝钢管企业(截至目前,全球仅3家钢管企业通过该认证)。目前,在全球排名前50强的石油公司中,有九成以上公司对“大无缝”产品给予合格认证,并被多家公司指定为“唯一供货商”。黄维秋说:“这些协议和认证已然成为我们在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大无缝”在欧洲、美洲、非洲、澳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设有多家分公司和办事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全球营销网络。为了满足印尼本地化的政策要求,“大无缝”在该国最大的经济开发区巴淡岛投资建设了年加工6万吨无缝钢管的生产基地,黄维秋说:“印尼基地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在逐年提升,还为当地创造了260多个就业岗位。”
为了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大无缝”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建立了生产基地。“不仅进一步稳定扩大北美市场,实现公司全球市场战略,而且还为当地带去就业机会和税收。这一着棋是双赢,下活了全局。”黄维秋说。
2011年8月,“大无缝”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钢管生产基地正式动工,总投资10亿美元,计划建设一条从炼钢、轧管、热处理到管加工的全流程无缝钢管生产线,设计规模为年产50万吨。这个项目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制造业在美国最大的“绿地投资”项目。2013年12月底,一期热处理线热试成功,2014年11月,首批生产的石油套管下井成功。
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一直鼓励津牌企业“走出去”。国家钢铁业协会一位专家说,从现在看,天津“大无缝”不仅“走出了”,而且“站住了”,并且有“壮大”的趋势。
中国是一个钢铁大国,有钢铁冶炼企业近千家。但“大国”不等于“强国”。业内人士指出,行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偏弱是中国钢企的短板。近几年,国内部分钢铁企业盲目扩张,造成无序竞争的乱象。比如无缝钢管行业,天津“大无缝”是专业生产企业,已然做成“世界强企”,其他企业再上同类项目或多元整合,势必供大于求,势必精者不精强者不强。为此,应充分论证供需关系,考虑品牌效益。“去产能”重在去劣保优,像“大无缝”这样的优质企业,应该从战略层面加以保护。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特殊钢材产品比例较低,特别是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板管材比例(板材、管材总产量与钢材总产量比)只有48%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管材领域,国际钢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天津“大无缝”仍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就无缝钢管而言,“天津创造”已经与国际钢铁巨头分庭抗礼,并在许多技术上领先对手。“大无缝”已经成为“天津创造”的一张国际名片,正代表中国钢管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