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华菱湘钢就启动新一轮三项制度改革展开调研。根据华菱集团总部设定的目标,2018年,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年产钢1000吨的水平。在调研中许多单位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岗位精简,人员优化,是湘钢智能制造的近期目标之一,此外还包括提升产品品质,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湘钢智能制造推进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中期目标要打造示范性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智能制造车间;长期目标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要求,确保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抢占时代制高点
今年3月,湘钢正式启动智能制造,成立专门委员会,出台实施方案,设立推进机构,着手构建智能制造体系的总体架构。在成功建设示范项目后,逐步推广应用,实现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
湘钢总经理曹志强表示,这一轮钢铁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哪些能够最终成为强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通过“两化”融合,实现智能制造,从而在中国钢铁新的发展阶段抢占制高点,构筑新一代领先的核心竞争力。谁意识得早,并且建立了先发优势,谁就拥有战略主动。
应当说,湘钢对先发优势这一点最有切身体会。本世纪初,湘钢在行业中较早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化促进建立了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也为如今的智能制造奠定了深厚基础。
湘钢出台的智能制造工作推进方案显示,计划要用三年时间,到2018年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率降低10%,能源效率提高5%;通过基础自动化改造及集成,实现低增值、纯值守、环境恶劣的岗位替换,精简比例达到20%。
湘钢根据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网络层的架构模型,结合自身实际,建构智能制造的系统架构,按照项目制形式推进。智能制造对湘钢来说,并不意味着另起炉灶、建设全新的智能生产线,而是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改变,完善提升,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最终构建全系统的智能化,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湘钢智能制造五层架构,从控制层来看,4个轧钢厂具备很好的基础,但必须进行程序优化和软件升级,提高局部控制系统的能力。管理层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几条生产线均已具备,但条块区域性比较强,必须破除障碍环节,实现整体贯通。企业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如今,对一些子系统加以优化是当务之急。
智能制造必须是开放式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外部市场和客户的对接与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一点上,湘钢拥有初步实践。几年前,湘钢与一重要合作伙伴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系统,客户能够详细掌握在华菱湘钢订购船用钢板的制造进程,华菱湘钢也能及时了解用户的最新乃至潜在需求,双方形成水乳交融的合作关系。
智能制造,市场倒逼
只有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谈智能化,智能化是自动化的高级阶段。2016年,湘钢的智能制造处于起步和打基础阶段,推进重点放在提高基础自动化水平,实施一些点上的“短平快”项目,核心目标是快速创效,改善企业运营状况。在有条件的主控室、水站、高低压变电所、空压站、加压站、油库、除尘站等,以自动化实现无人值守。宽厚板厂水站的智能化改造,人员精简一半左右,还使每吨材的电能消耗下降了将近3个千瓦时。
截至10月下旬,湘钢的四批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实施的智能制造项目总计达到61个,投入资金3630万元,年可创效4882万元。年底有望确定第五批项目,预计全年总投资将超过5000万元。
2017年,湘钢将重点推进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车间建设。选定一条摩根高线轧机和一条宽厚板轧机作为试点,从坯料准备、装炉,到加热炉控制、轧制过程,再到轧后精整以及成品库房管理,全部实现智能化,把客户需求准确体现在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到2018年,要做成若干个示范性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车间。
湘钢的智能制造其实是由市场倒逼而催生出来的。钢铁产品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逐渐过渡到小批量柔性生产,就湘钢的宽厚板生产而言,现在更多是一对一的定制化生产,既有的生产组织模式虽然能够满足,但是非常费劲,成本也比较高,更影响效率,出差错的概率相当大。在小订单特别多的情况下,给组炉次、组坯、组板造成很大困难,对快速交货形成严峻挑战,按期交货完成率下降。如果把全程协同的高级计划排程、质量全程实时动态智能监控、智能运营与决策支持等钢铁智能制造技术连接到湘钢各轧制生产线已有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就能够使这些障碍得以排除。
与离散式生产不同的是,连续式生产最需要解决的是物料跟踪。一炉铁水变成钢水、变成钢坯,首先必须随时掌握它的流向;在流的过程中,它的物理信息发生了哪些变化。下一步,还要把营销系统纳入进来,实现价值流随着物流走。然后是把研发系统纳入进来,实现产品创新,这就不是一条生产线局部的事情了,而是拓展到整个企业组织,达成更加紧密的销研产一体化。
湘钢有关专家表示,2016年投入智能制造的资金,回报周期不会超过两年,今后还将长期创效;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车间建设,收回投资的时间也许要长一点,大概需要三到四年。
“智能制造将改变我们的商业模式,伴随着对制造业理解的改变”,总经理曹志强曾经启发全体中层以上干部,湘钢的“精品战略”迫切需要对接智能制造,如果真正抓住了这一重大机遇,必将促使企业发生质的嬗变与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