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与创新——中冶长天联合宝钢股份、清华大学研发的一烟气治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7-10-24 9:14:51
兰格钢铁 |
|
“由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活性炭法烟气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净化关键装备与技术研究成功实现多项突破与创新,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环境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应进一步推广应用。”9月27日,在中国金属学会组织召开的“活性炭法烟气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净化关键装备与技术研究”会议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中国金属学会原副理事长王天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主任黄导等8位专家组成的评价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
中冶长天服务中国钢铁工业60余年,已拥有720平方米以下全系列烧结机技术研发和建设能力,累计设计和建设的烧结机工程数量、面积均位居世界第一。针对我国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装备及技术面临核心装备缺失、关键技术缺乏等诸多问题,中冶长天联合宝钢、清华大学针对烟气多污染物分布规律、活性炭对多污染物吸附机理及活性炭再生机理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吸附反应塔及再生塔传热与传质过程,通过对吸附反应塔及再生塔力学情况计算及仿真,完成优化吸附反应塔、再生塔的结构,完成了输送系统的研制,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活性炭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装备技术。
该项目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与突破:一是通过对烧结大烟气量多污染物分布规律及活性炭吸附机理的深度研究,创新研制开发了分层分级可控错流吸附技术和双塔并列组合反应塔装备。通过控制多层活性炭在塔内不同的停留时间或不同污染物分级吸附及分段喷氨,实现了活性炭充分吸附烟气高效净化效果。二是开发了多段可控整体流再生塔。通过研究活性炭对污染物的解析机理,揭示了活性炭活化温度、时间对不同污染物转化的影响规律,开发了复杂温度场多段控制技术,提高了碳基材料循环利用的活性,强化了二氧化硫的富集资源化利用和氮氧化物、二英的无害化分解。三是开发了选择性多点卸料及“Z”形轨迹长距离多改向输送技术,并研制了“Z”形斗式输送机,实现了料斗自动翻转,有效降低活性炭的转运损耗。四是研发了系统节能及安全稳定运行技术。通过对系统的能源分析及有效调配,实现了再生反应塔余能的综合利用;开发了烟温控制及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和输送系统的高温觅出技术,确保吸附反应塔及输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五是开发了制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基于富硫气体特性,强化了炭粉和单质硫胶体协同去除效果;通过梯级控制废水PH值及膜分离技术,实现含金属高浓度氨氮复合废水的达标排放。
截至目前,该成果在宝武集团湛江钢铁2台55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净化工程、宝钢三烧60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净化工程成功应用,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步连续运行超过12个月;单塔工艺污染物排放浓度以每标准立方米烟气量计,二氧化硫小于20毫克,氮氧化物小于120毫克,二噁英小于0.35纳克当量毒性,粉尘小于20毫克;双塔工艺污染物排放浓度以每标准立方米烟气量计,二氧化硫小于10毫克,氮氧化物小于50毫克,二英小于0.05纳克当量毒性,粉尘小于10毫克,明显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
同时,该成果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