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河南省钢铁产业提质升级系列活动在郑州启动,首场活动聚焦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供应链供需对接,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搭建钢铁生产企业与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企业间的供需对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推动河南省钢铁产业加快提质升级步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永民,济源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秦保建,济源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玉田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卡特彼勒、中国重汽、洛轴、郑煤机、慕贝尔、一汽锻造、洛阳新强联、中国一拖、东风锻造、三一集团、巨力索具等国内外140余家产业链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及媒体代表约350人参会。 
活动由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市长王笑非主持。 
孙永民在致辞中指出,钢铁产业是河南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拥有研发、采选、冶炼、制造、深加工与专业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十四五”以来,在优化产品结构、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产业集聚等方面持续攻坚,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全省高炉大型化程度较2021年提高32%,转炉大型化水平提升10%。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省优特钢产品占比相较2021年提升13个百分点,高端特厚钢板应用于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产业集群加速布局,“两重点六特色”的钢铁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成型,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集群化发展。他强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持续为上下游企业搭建更多更广阔的展示、交流与合作平台,支持优秀企业和产品融入河南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围绕先进制造业深化合作,携手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共赢、共创、共发展。 
秦保建在讲话中指出,济源市作为全省五大特色钢铁产业基地之一,围绕钢铁冶炼、优特钢、棒线材、基础零部件、专用设备、成套机械等,已经初步构建了以济源钢铁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钢铁及钢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群,年钢材深加工能力超过15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超过320亿元,入选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济源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优政策、更高效率的服务,支持济源钢铁与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秦保建说。 
李玉田在致辞中介绍,济钢自1958年建厂至今,已走过67年风雨历程。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瞄准市场需求,累计投资200余亿元,坚定不移推进产品“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战略转型,现已成长为中国优特钢行业骨干力量,进入了特钢行业的核心阵容。多年来,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零部件材料供应商,济钢实现了由省内用户到省外用户、由国内用户到国际用户、由普通品牌到著名品牌、由国内品牌到国际品牌的跨越。在商用车、乘用车、电动新能源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风电能源、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在轴承、齿轮、弹簧、紧固件等多行业赢得国内外400多家用户的广泛认可与质量认证,并稳定供应产品。已与中国重汽、中国一汽等国内领军企业,以及美驰、戴姆勒、丰田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如今,济钢的用户遍天下,产品直供比达90%以上。 在主题活动环节,济源钢铁副总经理白瑞娟就企业产业规划、产业链建设及重点产品作专题推介;副总经理杜玉柱宣读了2026年战略用户、2025年度优秀代理商、2025年度优秀分公司名单。 会上,济源钢铁总经理王方军代表济源钢铁分别与洛轴、郑煤机、慕贝尔、一汽锻造、洛阳新强联、中国一拖、东风锻造、三一集团、巨力索具等上下游重点企业现场签约。 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太区高级技术专家易继松;中国重汽集团上市公司副总裁、招标管理中心主任李磊;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供销公司总经理李曙生;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汉杰;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采购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永桢;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和;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采购部长杨林林;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度;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晓龙;北京勤泽鸿翔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金属学会高线分会副秘书长王猛等十家企业代表就产业规划、产业链建设及推进合作等方面作专题分享与推介。 此次对接会是河南省钢铁产业提质升级系列活动的关键一环,济钢区域加工中心建设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举办至第六届,覆盖范围从河南省内逐步拓展至全国乃至全球重点用户,成为推动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促进了河南省内新型材料业与高端装备业协同创新、联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