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太重集团科技质量大会对9个科学技术奖和13个质量优秀项目进行表彰。这些荣誉项目,是太重创新提质领域最闪亮的“星”;这些荣誉项目,见证着太重科技质量工作者向下深耕、向上突破的不懈追求;这些荣誉项目,支撑着太重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不断迈向前进。 去年8月由太重集团主导开发的拥有“智慧大脑”的起重机已经在中国宝武集团梅钢基地成功实现应用,助力用户进一步推进“智慧钢厂”建设。作为国内首个冶金铸造起重机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首次实现了大型冶金铸造起重机自监测、自诊断、自巡航等多种功能,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智能化起重机领域的空白,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感言 桥式起重机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负责团队成员之一的周亮亮深谙创新之要:技术研发要走向用户、走向生产现场。用户需求变化驱动了产品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首先是洞察用户的场景。智能化不是口号,更像是为工厂量身定制的“健身方案”,奔跑在智能化的路上,我们更需锚定用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桥式起重机,俗称就是“行车”。它在工作时就像“娃娃机”一样,通过行车纵向移动和吊钩横向移动找准物料位置,然后将吊钩下放,牢牢勾住需要运输的物料,再通过起升、下降来使物料发生位移,使物料安全到达“出货口”。 但是不同于我们可以在明亮安全的商场里“抓娃娃”,行车工是要在高空中的驾驶舱进行工作,尤其是夏天南方的钢厂,熔融的钢水温度可达上千度,散发出的热量纷纷上涌,车间顶部的温度常常在50多度,即使驾驶舱内有安装空调,温度也很难低于30度。在工作时行车工不仅要忍受高温噪音,身边也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需要时刻警惕各种易燃气体泄漏等。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鲜明特色,正在驱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发生深刻变化。以宝钢、鞍钢、首钢为首的钢铁企业提出了“智慧钢厂”的建设目标,智能化示范工厂建设的需求不断加大。太重作为国内铸造起重机单项制造冠军企业,进行行车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开发迫在眉睫。 相比传统的行车,智能起重机就是要代替行车工模拟人的活动。在为起重机安装“大脑”上,我们拿出看家本领,在关键技术上不懈攻关。我们开发了远程集控系统,这就相当于“神经中枢”,让行车工在宽敞明亮的集控中心通过视频远程操作起重机,大大提升了起重机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我们开发了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只需轻轻按下鼠标“一键起重”,就能自动寻找最优路线,准确到达指定位置进行吊装;我们开发了自动脱挂钩识别技术,就像有了“千里眼”,能实现90%以上的识别率,并且定位检测精度小于10mm,比人的视力要好得多。 然而,为高悬在空中的桥式起重机装好“大脑”,实现准确快速地抓取和运送物料对我们来说并非易事。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积极与用户沟通,多次深入生产现场。在开发自动脱挂钩识别技术时,为了能更好地收集到数据,让用户有更良好的体验,我们技术人员多次去到钢铁企业的生产现场,历经150多个日日夜夜才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不断把采集到的照片转化成点云数据,更好地模拟了实际工作情况。在设备现场测试环节中,由于钢厂的生产不能停止,起重机也很难有空闲,留给我们的时间少之又少,测试人员往往只能利用夜晚设备检修的一两个小时见缝插针地测试,常常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 “太重是冶金起重机行业龙头,这样的事情就得太重来做!太重制造,我们放心!”“近年来最值得的一笔投入,就是买进了太重智能化桥式起重机!”这是用户对我们的评价。“作为开行车的十年老手,太重智能化起重机不仅让我的工作轻松多了,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让我感觉工作更安心了!”这是多年行车工的心声。用户的认可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曾经不眠的日日夜夜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桥式起重机智能化项目顺应了市场发展需求,项目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可推广应用至其它规格的起重设备上,形成产品的成套化、系列化,具有潜在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新增产值可达一亿元以上。放眼未来,智能化无人化是公司发展的主攻方向,如何打造“技术红利”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将在无人操作模式以及运维智能化领域进行深耕,让太重的产品在智能化过程中,更加贴近市场,不断焕发新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