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转炉作业区铁水预处理区域,操作工史国明轻轻按下下料按钮,脱碳剂如流水般从料管中倾泻而出,整个过程顺滑流畅。“裴师傅,现在KR下料速度大幅提高80%,您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史国明在电话中兴奋地对转炉点检员裴志勇说道。听到这句话,裴志勇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KR脱硫工序中,脱碳时长是保障高效生产的关键,而脱碳剂的输送效率直接影响脱碳时长。不久前,参加完与周边一流企业对标学习活动后,裴志勇发现“自家”产线平均下料速度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为赶超行业一流,提升产线作业效率,裴志勇决定主动出击,全力提升该指标。 通过不断跟踪分析下料流程和路径,反复实验验证,裴志勇终于锁定了问题的根源:原来,给料机原厂配备的料管采用的是多层钢丝网织布材质的软连接,长时间受到料粒的冲击和摩擦,导致内部严重变形,下料通径变小,从而影响了下料速度。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软连接材质替代,不仅无法保证下料速度提升,还可能因料粒卡死导致铁水预处理工序停摆。”尽管成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但如何有效改造料管,成了摆在裴志勇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攻克这一难关,裴志勇在网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主动向设备室专家请教料管改型可行性方案和材质选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种适用于产线的最佳料管软连接材质——可拆卸式橡胶筒。这种橡胶材质具有优异的弹性,能够更好地抵抗下料时料块对内壁的冲击和磨损,避免内部变形。 改造方案一经应用,效果立竿见影。不仅下料速度更快,料管的更换时间也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0.5小时,显著降低岗位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