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天车点检作业区作业长王二猛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钢水跨北侧检修位,专注地跟踪检查改良后的滑轮组“在岗”情况。当看到原本每6个月更换周期的滑轮组,已稳定运行超8个月还未发生任何故障时,他惊喜地说道:“滑轮组改造后,不仅使用寿命延长了,每年还可节约维修和备件费用27万余元,真是一举两得!” 在钢水跨区域,31#天车每日承担着160吨钢水包的起降吊运重任,自2020年上线以来,这台设备“老将”已累计完成超万次重载起降。然而,高强度作业让其龙门吊具滑轮组不堪重负,这个犹如天车“关节”的核心部件,因长期承受巨大垂向载荷与高频次摩擦,平均半年就需更换,不仅大幅增加了点检人员的工作强度,更影响了备件成本。 王二猛敏锐察觉到这一问题,立即组织作业区技术骨干,并联合设备室技术人员成立专项攻关组,全力攻克滑轮组使用寿命短难题。为策划出可行的改造方案,攻关组对故障滑轮组展开系统性“诊疗”,通过现场观察、数据监测、运行分析等多种手段,全面剖析故障根源。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锁定两大核心症结。原来,滑轮组十字沉头螺钉紧固力矩原厂设计较小,难以承受轴承较大轴向力,进而极易引发松脱。同时,滑轮片轴承与外套配合精度不足,无法抵御长期作业的应力冲击,导致其频繁损坏。 锚定“病因”,对症下药。攻关组大胆将滑轮组螺钉改用为内六角螺钉,凭借其紧固优势,提升紧固力矩,增强螺钉抗轴向力能力。同时,攻关组进一步优化调整轴承位公差配合等级,将滑轮片轴承室与轴承的公差配合等级从“基本型”升级为“定制型”,看似微不足道的0.01毫米级精度调整,实则是对现场工况的深度适配,让滑轮片与轴承的配合如同“榫卯结构”般严丝合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