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破国外钢铁巨头对低温钢筋产品的垄断,近两年来,马钢研发团队瞄准国际尖端技术,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自去年7月成功应用于中石化天津LNG项目后,又打进俄罗斯北极天然气项目,在国际舞台展示了马钢低温钢筋的魅力,赢得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刮目相看和外方专家的一片惊叹。
大胆探索尖端生产工艺
低温钢筋性能与普通产品要求完全不同,各项技术指标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国外技术封锁,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怎么办?
2012年,马钢成立的项目组开始了艰苦的探索。通过摸索和调研,项目组发现国内外有关低温钢板材的研究相当多,产品也相对成熟、稳定。但低温钢筋与低温板材的使用环境、使用性能不同,如何借鉴低温板材的合金体系,筛选出适用于低温钢筋的经济型合金体系是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为此,项目组查阅了大量低温板材的资料,了解合金元素及轧材组织对低温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合金体系、三种组织的试验方案。通过大量的、系统的研究,筛选出了经济型合金体系及组织结构,开展了特钢——第三钢轧总厂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尤其是纯净钢冶炼技术、无缺陷铸坯连铸、开坯工艺以及淬火自回火轧制工艺关键参数的攻关研究,实现了?16-32mm全规格低温钢筋的工业性试制。
突破零下170℃试验瓶颈
液化天然气储罐用低温钢筋最为关键的性能要求是-170℃的力学性能。由于低温钢筋试样要求的特殊性,国内还没有一家实验室能做到,这一项技术由国外实验室掌握,也是制约我国低温钢筋国产化的瓶颈之一。
可不,刚进行试样加工时就碰到了一系列技术难点,在做低温试验时,试样总是断在低温箱外,这意味着得到的是常温性能,与低温要求连边还没粘上。团队毫不气馁,立即组织专家对断裂位置进行“会诊”。经过不间断的仔细观察、分析后,找到了问题关键所在,并对种种方案重新改进。每一个改进的方案都在拉拔实验室、加工站和力学检验室进行验证,最后解决了这一问题,保证试样断裂位置百分之百有效,并申报了3项低温拉伸钢筋试样夹具的发明专利。
实现低温钢筋国产化
一个产品再好,如果进不了市场,得不到客户认同,就不可能发挥作用。由于液化天然气储罐的特殊性及对安全性能的苛刻要求,因此客户要求生产厂必须具有至少3年的应用实绩。虽然要求如此苛刻,但团队没有半点退缩。2013年12月份,当了解到中石化采购的?16mm规格低温钢筋,由于供货商阿赛洛公司发错货将耽误工期时,团队看到了机遇。他们一方面积极与中石化交流、沟通,一方面为低温钢筋的供货做好准备。在各部门的协作下,?16mm规格低温钢筋试制成功,首次实现了低温钢筋国产化,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2014年7月份,马钢再次与中石化强强联合,签署了?12、16、20、25四种规格低温钢筋的供货协议,经过近40天的辛勤工作,顺利通过了中石化业主、第二方监造、第三方检验的现场见证。
从低温钢筋课题组成立至今,该团队共做了600多根低温钢筋拉力试验,通过了十多次第三方现场认证,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付出让每位成员铭刻在心。当看到马钢研发的796多吨低温钢筋以绝对优势一举中标中石化天津LNG项目和进入俄罗斯北极市场时,他们一张张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