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智多谋的现场设备“军师”--记上海市劳模、宝钢股份炼铁厂俞樟勇
|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5/6/23 13:02:57
兰格钢铁 |
|
1974年4月出生,宝钢股份炼铁厂设备管理室设备技术组组长,曾先后参与4号高炉建设和四座高炉大修等重点工程项目,是宝钢高炉设备领域的技术领军人物;近五年共申报专利17项、技术秘密12项,负责科研项目2项;2010年以来,获得宝钢集团“银牛奖”、“曾乐奖”和宝钢股份“曾乐创新奖”等称号。
俞樟勇每天吃完饭后的第一件事不是“饭后百步走”,而是在电脑前回想当天做过的事。这个习惯俞樟勇坚持了许多年。如今,他的电脑里记录着30多万字的工作日志,这是他“行军布阵”时的“法宝”。
刚过不惑之年的俞樟勇,1995年来到宝钢,在高炉旁一做就是20年。当初的“小鲜肉”如今蜕变成了一位高炉专家。俞樟勇坦陈,“一入高炉深似海”,那些复杂的高炉理论知识浩瀚如海,令他如痴如醉,也令他夜不能寐。他进入宝钢的这些年,恰逢高炉建设和大修的高峰期,先后参与了4号高炉建设,以及四座高炉大修等项目。正是这些项目的锻炼和磨砺,俞樟勇在一线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在现场历练中,俞樟勇爱思考,通过不断地充实自我,使得自身的业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地成长为高炉区域技术管理的佼佼者。
以前做现场点检的时候,俞樟勇只需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便行,沿着固定的点检路线检查设备。如今,俞樟勇作为设备技术组组长,更像是一名“军师”,要做的事很多,考虑问题的角度也要从全局出发,注重策划和统筹思考,为关键时刻的决策做好技术支撑。2013年3号高炉大修,在为高炉炉顶装料罐进行选型时,以往都是选择使用轴承式旋转料罐,且有既定的管理经验,投产后也易掌控,多数人都倾向于选用轴承式旋转料罐。然而,俞樟勇总觉着不妥,轴承式旋转料罐使用周期较短,一旦轴承受损,旋转料罐便无法使用。既然高炉大修,就应该将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找到解决办法。俞樟勇和同事们一起策划研究,拿出一整套的方案,并提议采用新型带托轮旋转料罐,托轮受损可以更换,不会影响生产。这一方案得到事实的印证,新型托轮旋转料罐的使用周期大大延长。
去年,俞樟勇被调去负责烧结设备管理,这令他有点为难,毕竟以前的20年都是和高炉“绑”在一起。他原以为自己的宝钢生涯肯定不会和高炉分开。刚开始,俞樟勇觉得全身都不舒服,怎么也不适应。不像刚毕业进厂时,不懂的东西张口就问,而现在不好意思问,别人也不好意思教。俞樟勇决定丢掉“高炉专家”这个光环对自己的束缚,白天和同事请教问题,晚上回家梳理知识。“在40岁的年纪重新学习新的东西,令自己感觉很刺激,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新的难题等着被自己拿下”。
“军师”要眼界开阔,更要有创新思维。做了设备技术组组长,俞樟勇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炼铁装备的前沿技术,这让他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以前觉得炼铁区域实现自动化是天方夜谭,如今再也不会这么觉得了。”俞樟勇表示,工业4.0是大势所趋,自己要迎头赶上,“军师”一角需要提前适应,尽早站在“风口”,才可能在未来无数的“战役”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俞樟勇早已准备起来,30万字的日记是灵感,也是不断学习的成果。他在解决各类现场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在总结和思考每一次“战役”,然后形成自己的“三十六计”——近五年来,他共申报专利17项、技术秘密12项。(殷召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