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克服型钢轧制尖端难题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5/10/29 8:54:11  兰格钢铁
    钢板桩在批量生产过程中遭遇轧辊易断,怎么办?重轨在生产中出现头部“折叠”缺陷,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武钢股份条材总厂大型分厂工程师刘卫永来说,只有5个字———都不是事儿。

    10月13日,武钢股份条材总厂成功开发出槽型重轨60R2。刘卫永作为该重轨开发的前期工艺设计人员,牵头完成了槽型轨孔型、导卫板的设计,以及辊系装备等前期大量工作,为成功开发“轨中之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破解行业难题

    2006年,刘卫永分配到原大型厂,后又参与轨梁线技改工程、负责热轧生产准备等项目。进厂9年来,刘卫永和武钢轨梁线一起成长,从生产准备到大型工具管理,再到参与钢板桩、出口高强重轨等11个新品种的孔型设计和开发工作,每一步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由他独立破解的钢板桩“锁扣成型”等3项业界尖端技术难题,助推武钢钢板桩、重轨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2年,大型分厂开发3号U型钢板桩。作为特殊异性断面型钢,其核心的“锁扣成型”技术掌握在国外少数钢企手中,刘卫永受命负责设计轧辊孔型和导卫,直接面对的就是钢板桩“锁扣成型”难题。经过他反复修改、测量、论证、试轧,最终设计的孔型使钢板桩锁扣形状和力学性能均达到了技术标准。

    在钢板桩批量生产过程中,该厂遭遇轧辊易断的困难。为攻克这一难题,刘卫永和车间技术人员泡现场、查资料。每次生产前,他都要测量孔型、导卫板尺寸,召集生产与设备技术人员收集、反馈和协调各类技术问题。生产过程中,他常常顶着高温测量首支钢的形状尺寸;试轧后,又立马测量轧辊孔型磨损情况,总结和整改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摸索和钻研,刘卫永最终找到了避免轧辊断裂的办法。同年,大型分厂成功在国内率先生产出3号U型钢板桩。

    2013年,重轨生产中出现头部“折叠”缺陷,刘卫永和技术团队制订了几个试验方案,都因找不到问题点的确切位置而以失败告终。而“折叠”缺陷只有待重轨冷却经表面检查后才能发现,不仅严重影响重轨质量,也阻碍了生产的顺行。刘卫永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由于“折叠”缺陷常常偶发,为了尽快收集数据、摸清缺陷产生规律,刘卫永采取了跟踪对策,并反复叮嘱操作人员:“一旦发现缺陷,无论何时第一时间通知我,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缺陷高发时期正值夏天,只要接到相关电话,他就会迅速奔向厂里。在闷热的厂房内,刘卫永蹲在地上反复比对缺陷轨,常因时间过久导致头晕目眩,他顾不得身体不适,又赶往轧机比对轧辊的孔型磨损情况,将收集的数据汇总,结合工艺、设备状况排查原因,最终找到了消除“折叠”缺陷的办法。

    保质保量打赢胜仗

    2014年底,武钢在1个月内分别接到出口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的重轨生产合同,外商不仅对产品材质性能提出苛刻要求,而且要求在很短时间内实现试制和量产。面对来之不易的商机,负责工艺流程、新品种开发的刘卫永感到了使命和压力。出口印度尼西亚的重轨产品是武钢首次生产的合金钢重轨,其钢轨硬度比常规重轨高约10%,极易因加压过大造成轧辊、矫直辊破裂报废,且外商首次针对重轨冠形提出工艺要求。

    正常生产不能落下,还要在1个月内摸索出全套工艺参数并完成交货任务,时间紧张,任务重,这是一场只许胜利的硬仗。为了获得准确的工艺数据,刘卫永和同事放弃了休息时间,跟踪轧制、矫正和精整工序,组织各车间技术人员做好轧制准备、轧制跟踪、轧后分析等工作,最终在试轧两次后取得成功。在量产中,根据外商对打印、定尺精度、平直度的特殊要求,刘卫永组织车间采取了一系列“私人定制”措施,效果显著,产品质量受到外方的好评。在生产出口阿根廷的重轨订单中,刘卫永组织相关车间按照每3支一检查的最高标准生产,并利用微信平台发布生产状况,车间技术人员全部进行倒班保产,保证了出口重轨提前1个月完成交货任务。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武钢:克服型钢轧制尖端难题
  • 武汉三座在建大桥同时用上武钢螺旋焊管
  • 武钢杭钢三季度均大幅预亏 钢企宁亏也不减产
  • 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冷轧1号镀锌线试车
  • 武钢要把钢厂建到西非去 在海外买了8座矿山
  • 首条国产磁悬浮铁路钢轨武钢造
  • 武钢成功开发“轨中之王”槽型轨60R2
  • 武钢焦化苯首次供货石化高端客户
  • 武钢连续八年获评卡特彼勒1E1861全球合格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