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钢公司钎钢作业部成品钎生产线作业长王志,1991年毕业于贵州省冶金工业学校,历经25年的锤炼,现已成长为钎钢作业部的生产和技术骨干,今年被评为首钢“三创”标兵。
产品升级见成果装备改进增效益
当今社会,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人才快速流动的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别无选择,唯有技术创新、唯有产品升级换代、唯有掌握比别人更为先进的核心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勇立潮头。
在钢钎成品市场,贵钢的产品信誉度一直非常好,但在“鱼龙混杂”的冲击下,贵钢必须对现有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的重担落在“钎钢人”头上,作为成品钎生产线的作业长,王志和他的团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工艺试验和矿山现场凿岩实验,团队成功开发出了四个(G、GI、GII、GIII)成品钎系列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市场差异化需求。其中GIII钎的平均凿岩寿命高达350米,成为国内同类产品中当之无愧的第
一品牌。目前,“钎钢人”又在进行更高档次的成品钎研发,进一步满足国际和国内高端市场的需求。
王志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上。由于成品钎生产线的工艺装备自动化水平不高,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不仅生产效率低,职工劳动强度较大,而且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为改变这一现状,王志对制钎装备中加热方式进行反复琢磨研究,提出将人工操作的单感应圈加热方式,改进为开口式感应器自动步进式连续加热。该建议被采纳实施后,单台设备的操作由4人减为2人,9台设备共计减少了18人,而班产则由每台1500支增加到3500支,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近2倍,不但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品质量波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人为本严律己思想工作做到家
在工作中,王志爱护职工,关心职工,被职工称之为贴心人。他严于律己,身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他以身作则,在团队中形成工作、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氛围。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钎钢生产线成为一支团结协作、能打硬仗的队伍。2015年,“富余职工安置”“提高劳动效率”工作铺开后,不少职工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慢慢地接受,再到踊跃支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王志做了大量工作。他一方面自己努力学习、领会和吃透政策,另一方面耐心、细致、周到地对职工进行宣传解释和正面引导,确保生产线职工队伍稳定。生产线有几名职工思想工作也比较难做,本着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和原则,王志主动进行家访,并将他们的家人请到厂里,把企业的情况、提效工作方案和富余职工安置办法等,原原本本、详详实实地告知他们的家人,并协助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作出理性和慎重的选择。最终,成品钎生产线共减员40人,占生产线职工总数的31%。整个减员工作平稳开展,虽然退出的职工人数较多,但生产线的骨干力量仍然得以保留,未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达到了精简高效的目的。
超前思考做安排公而忘私做表率
2015年年底,钎钢作业部正值新区建设和老区搬迁的重要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要,确保重点合同、重点客户和重点产品不丢失,钎钢作业部采取边生产边搬迁的办法,一些搬迁周期较长的重点设备需要提前备坯备料。对此,王志提前就做好了安排。250锻钎机,由于搬迁安装周期较长,如果不打提前量就会导致重型钎后续生产中断,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在该设备搬迁的前3个月里,王志就组织产线加班加点生产了8000多支重型钎半成品作为储备,使重型钎的生产做到无缝对接,保证了重型钎的市场需求。
今年春节后,新区建设热火朝天,大量的设备在紧张地进行安装调试,老区的搬迁也正在加紧收尾。王志奔波于新区和老区之间,起早贪黑地工作。“我的工作岗位在成品钎生产一线,工作了25年,它已经成为我生命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钎钢是有特殊感情的,没有理由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点什么。”王志这样说。
今年3月中旬,搬迁后的成品钎生产线主要工序已经如期试产,为钎钢新区的全线建成投产奠定了基础。王志和他的团队,将朝着“打造中国钎钢钎具第一品牌”的目标奋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