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让未来更永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钢铁业搬迁调整后,首钢一直在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近年来,首钢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城市发展、政府所急、百姓所需、生态环境等方面寻找机遇,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保、社会效益,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受到广泛关注。
坚持战略引领构筑全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首钢而言,这“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首钢集团党委在谋划“十三五”发展时,牢牢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自觉把新理念融入谋划发展、落实任务、部署工作的全过程。首钢要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大力发展环境产业是首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首钢推动转型发展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首钢环境产业的发展,蔡奇书记来北京市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到首钢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现场调研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首钢环境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动力。
绿色发展正成为首钢转型发展、解决城市固废、惠及民生、优化环境的新追求和新动能,是首钢可持续发展的张力和活力所在。城市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是首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围绕首钢环境公司“十三五”规划编制,靳伟、张功焰等集团领导专题听取汇报,提出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实现首钢环保产业的规范管理与迅速发展,2014年1月,首钢环境公司正式成立。作为首钢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管理平台,首钢环境公司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了五年行动计划,推出八项重点项目。步入“十三五”以来,首钢环境公司按照集团党委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环保产业,积极推进国家级鲁家山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快速复制产业园模式,加大污染土壤修复等力度,全力抢占市场,提升'首钢环境’品牌形象。”的要求,紧紧抓住环境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立了产业平台管理架构,理顺了内部管理;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建设、技术和运营队伍,让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根基。目前,首钢环境公司陆续建设实施首钢生物质能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污染土壤修复等项目工程,并规划设计了北京市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
首钢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首家城市固废处理的示范基地。基地规划囊括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10余个项目。同时打造面向公众的宣教中心,设有垃圾处理的世界馆、中国古代馆、中国近代馆、中国现代馆(鲁家山馆)以及未来畅想馆(未来城市畅想)五个专项展馆,内容涵盖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等城市固废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前后的全部过程展示,科学宣传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该中心通过打造集“教育、体验、互动”一体的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展示窗口,先后接待参观人员16000余人,被国家环保部授予“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培训教学实践基地”。
近年来,首钢大力发展城市环保产业,形成具有特色的鲁家山环境产业发展模式,为城市提供全循环、全流程、全功能的定制化固废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保、社会效益,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目前,首钢鲁家山产业模式正积极在国内城市推广复制。在建和实施的项目:
首钢生物质能源一期项目是世界单体一次投运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处理垃圾量100万吨。项目投产以来,整体运行保持良好态势,截至目前,累计处理垃圾量达到340余万吨,发电量突破10亿度,相当于为北京市省下一座大型填埋场。
2017年6月19日,生物质能源项目工程二期已经获得北京市发改委准许开展前期工作通知。
2017年3月30日,首钢环境公司和长钢公司携手中标山西省长治市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目前项目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走出国门,完成了马来西亚2×500吨/天、印度德里2×600吨/天等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的制定。
建筑垃圾处理形成十多种规格再生骨料和六大系列再生制品,已在北京市政市容、道路、建筑等领域的100余项工程建设上使用。
发展污染场地修复产业,首钢环境公司专门建设了首钢热脱附土壤修复项目,已于2016年建成投产,污染土处理能力25吨/小时,年可处置污染土18万吨。
承揽贵钢老厂区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于2017年1月6日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共挖运污染土4万余立方米,污染土暂存场地和预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同步开展。
北京首钢100吨/天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项目于2016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上半年投产运行,目前正在进行地基处理、山体护坡和设备招标阶段。
坚持科技优先集聚竞争实力
首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有责任破解城市垃圾难题,为社会作贡献。多年来,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逐渐在城市固废环保产业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创新集聚竞争实力,科技研究成果喜人。首钢环境公司坚持“特、新、尖”的技术发展路线,以产业为支撑,不断优化科技管理组织体系,抢占了行业技术制高点。在科技创新上,围绕对环境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研项目,有计划地开展技术研发,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核心产品,成为了北京市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生物质能源项目生活垃圾焚烧成套发电技术,热脱附土壤修复技术,建筑垃圾再生透水混凝土、再生干混砂浆技术,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在无机混合料、砌块中的应用技术,飞灰高温熔融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型成果,形成了一批专利、专有技术。首钢环境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承担北京市国资委、科委科技创新类项目3项,自主开展新技术研发项目7项,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钢科学技术奖等18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参编行业标准1项,建设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验室,配备各类实验及检测仪器设备130余台套,具备建筑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生活垃圾焚烧副产物处理、再生建材应用等实验测试能力,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试验室认可证书。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创新是企业永恒的内生动力。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是鲁家山静脉产业基地重点项目之一,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北京市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首钢实施战略转型,在北京地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所承担的第一个环保民生工程。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为世界单体一次投运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规模达到3000吨/天,年处理能力100万吨。该项目采用“绿色、环保、创新”的先进设计理念,利用最先进的烟气处理工艺,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中首次采用SCR脱硝;采用抽凝汽轮发电机组,实现热电联产;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中首次使用空冷技术,可节水80%,并采用雨水综合利用、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节能环保技术。该项目成为了“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第一批“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节能环保教育示范基地”。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垃圾处理行业起到了很好的标杆和示范作用,应用推广价值广阔。
首钢环境公司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正在积极筹划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二期工程建设,6月19日生物质能源项目工程二期已经获得北京市发改委准许开展前期工作通知。该项目是集生活垃圾、陈腐垃圾、医疗垃圾、污泥处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垃圾焚烧工程,同时为了延伸产业链,还将对炉渣、飞灰进行综合处置。这个项目的实施将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3000吨/日,结合生物质一期,将形成日处理6000吨生活垃圾的规模,成为世界范围名列前茅的绿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将使我们把鲁家山基地打造成为国内首个集多种固废协同处置为一体的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的蓝图变为现实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成为北京市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创新是立企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污染场地修复是首钢打造环境品牌的一个重要的新型产业。为发展污染场地修复产业,首钢环境公司专门建设了首钢热脱附土壤修复项目,其工艺流程为污染土壤经过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后,输送到烘干窑内预热,而后进入回转窑内进行热脱附,待有机污染物完全脱附后,清洁土壤由窑尾冷却出料。环境公司下属首华公司经理助理周宇介绍,在项目组调试期间,他们先后组织完成原料预筛分系统、原料跨带除铁系统、成品土堆场等14项技改工作,处理后土壤全部达到北京市《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一类标准。
在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发展中,首钢环境公司一方面组织开展污染土修复项目、积累业绩;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电磁波法、生物堆法、间接热脱附法和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等污染土领域新技术的前期研发和实验工作,为产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其中,电磁波处理有机类污染土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目前正在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小试和中试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积极申报并被成功认定为“北京市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将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打造成集“技术研发与咨询、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奠定了基础。
具有首钢特色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一个企业实现次级突破的强大动力。建筑垃圾被许多国家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首钢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首钢特色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体废弃物建材化综合绿色利用之路。现已累计处理建筑垃圾60万多吨,开发形成十多种规格再生骨料和六大系列再生制品,涵盖建筑混凝土、道路路基、砌块墙体、干混预拌砂浆、透水混凝土、河道水体治理、园林绿化等工程用材料,目前已在北京市政市容、道路、建筑等领域的100余项工程建设上使用。
为推广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产品应用,首钢环境产业公司先后与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开展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与金隅集团、冀东集团、北京城建等混凝土公司进行产品应用试验,并在首钢资源公司环厂道路和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停车广场进行了中试验证,效果良好。产品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专家委员会审定、评定,被授予“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证书”,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荐使用。
集成国内成熟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巨人。首钢的100吨/天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项目是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属于北京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0917.41平方米,处理范围为门头沟、石景山全部餐厨垃圾,覆盖全市。工艺流程主要通过预处理系统、厌氧系统、生化系统、水处理系统、除臭系统完成油脂、沼气、生物腐植酸的回收利用及废水、臭气的综合处理,可将餐厨垃圾通过固液分离后,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废弃油脂加工成生物柴油,残渣则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该项目预计2018年上半年投产运行。
首钢环境公司技术设计中心科研员王栋介绍,在2014年首钢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项目就着手进行研究,并委托了一家设计院制定工艺技术方案。为了保证方案的可行性,首钢环境公司设计技术中心在2015年专门成立了餐厨项目组进行攻关研究。由王栋等4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关团队,在消化前期设计方案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考察调研活动,与国内知名的17家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开展多轮的技术交流和研讨,并实地考察了重庆、成都、杭州、常州、临沂、聊城等国内15座餐厨垃圾处理厂。通过交流与考察,他们形成了16篇调研报告,系统摸清了国内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及相关设备应用与发展状况,发现了原有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及工艺配置中存在缺陷和问题。经过多次反复论证,王栋等人提出优化改进工艺的想法,最终集成国内成熟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形成适合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特性的技术方案,为降低投资风险作出了贡献。
不忘责任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向城市固废环保产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中,首钢环境公司职工们立足岗位,不辞劳苦,专心攻关,不断创造奇迹,交出合格的答卷。
“发展污染场地修复新产业,建设首钢热脱附土壤修复项目是我们的责任、使命和担当。”首钢环境公司首华公司总经理赵胜利深有感触,建设热脱附土壤修复项目工程,他们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土壤进行热处理需要燃料,必须引进工业天然气,而申办手续极为严格,管道铺设路线要考虑引气安全距离、地表建筑障碍拆迁等复杂情况。赵胜利说:“引进天然气,谈何容易。”当时首华公司筹备人员只有6人,作为负责人赵胜利带领2—3名成员,要面对天然气总公司及所属十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审批人员,还要带领燃气公司人员进行路线踏勘,以及协助地表建筑拆迁等一系列难度非同一般的工作。由于天然气管道引进规划进行了多次完善和调整,这给路线踏勘带来了极大困难。有的地段联系不到业主单位,有的业主不配合不理解,现场勘查人员衣服刮破、吃闭门羹都是常有的事。从梦想到设想、设计、规划、运作、踏勘、落实整个过程有着道不尽的酸甜苦辣和各种困难与挑战。最终,经过不懈努力,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他们硬是成功把1.4公里长的工业天然气引气工作跑了下来,确保了热脱附土壤修复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投产。
在首钢北京老厂区污染场地修复中,按照首钢集团“首钢污染土治理由首钢自主实施”的要求,首华公司积极开展北京老厂区污染场地修复工作。首华公司副总经理宛贞介绍,面对新业务,她们克服种种困难,通过3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不断培养人才,积累技术经验,实现了污染场地修复新产业从无到有,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目前,职工队伍由组建时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100余人,同时成功申报取得“北京市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2014年以来,首华公司先后组织完成晾水池东路和特钢15、16号地块等项目污染土壤清挖、运输、暂存及部分处置工作,累计挖运污染土10余万立方米,确保晾水池东路按期通车、首特绿能港项目的如期开展。
与此同时,首钢环境公司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抓住污染场地修复的黄金发展期,组织首华公司积极承揽贵钢老厂区污染场地修复项目。该项目是首钢环境公司实现异地市场开发、项目拓展复制的一个重点项目,是贵阳市乃至贵州省政府高度关注的环保项目,得到了贵钢公司、首钢房地产公司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该项目污染土总方量约为38万立方,结合贵阳首钢房地产的开发安排,分四期实施。项目修复方案于2016年11月25日在贵阳市生态委完成备案,2017年1月6日项目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污染土清挖运输4万余立方米,同步组织开展污染土暂存场地和预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已完成1号气膜大棚吹气。
为确保项目进度,首华公司迅速组建了贵钢项目部,干部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克服现场条件复杂、人员短缺、天气恶劣等重重困难,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突破。贵钢老厂区污染区域各层的面积不同,污染类型不同,各层污染区块在空间上相互叠加,给清挖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清挖过程中,既要核对车数、吨数,做好联单开具,又要时刻监督现场清挖,避免混凝土大块、铁器混入。开始时,由于现场临建、临电不到位,项目部人员打着手电、冒着雨,两人一班组织夜间装车、运输指导工作。为保证工程进度,夜间值守人员自23点开始,直至凌晨2点钟车辆全部出厂并进行现场整理后才可休息,第二天又投入到工作中。从贵钢老厂区到贵定海螺水泥厂,运距长达75公里,运输线路情况非常复杂,尤其是进入水泥厂的山路崎岖不平。贵定县那里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天天是阴雨绵绵,道路蜿蜒崎岖,雾大湿滑,给运输带来困难,许多当地司机均不愿意承揽土壤运输业务。更为艰难的是要在废矿区建设土壤处理实施,没有水电,怎么办?赵胜利介绍,为了架起高压电线杆,只能是人爬上犹如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在坚硬的岩石上凿挖,然后人工背沙子、肩扛水泥上山进行施工。正常平坦地面建设一个7万立方米容积的土壤储存处理气膜大棚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就在这样自然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克服诸多困难,仅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占地面积8520平方米、库容约7万立方米的气膜大棚,用来土壤储存和预处理,从而满足了贵钢修复地块的开发进度需要。
贵钢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是首钢环境产业实现异地市场开发、项目拓展复制的第一个项目,它的落地实施为首钢环境产业在高水平上再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了排头兵作用,也必将成为首钢环境产业大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人人是创新之人,天天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是减少建筑垃圾的最好方式,并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首钢环境公司结合首钢转型发展,采用自主研发成套工艺技术的首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在北京市率先建成,项目设计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项目已于2015年正式投产。
今年,首钢资源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攻关力度,形成产销两旺的好势头。职工王建明在开拓市场方面成绩显著,通过他的努力,促成首钢资源公司与宁平砂浆厂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开辟了再生骨料0—5毫米规格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与宁平砂浆厂合作共同开发了再生砂浆系列产品,实现了产品链的延伸,拓宽了市场业务量,进一步树立了品牌形象。首钢资源公司技术开发科开展了建筑垃圾应用配方优化技术研究,摸索建筑垃圾应用对混合料强度变化规律,逐步将骨料粒径由0—5毫米的大部分比例用料转换为0—10毫米骨料,白灰和粉煤灰掺量分别降低0.5%—1%、3%。无机混合料生产成本因此每吨降低近5元。今年1—6月份首钢资源公司处理建筑垃圾近20万余吨,超过预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目前,首钢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已成功应用于100余项工程建设:
首次进入建筑承重体的项目。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大楼建设上,供应再生粗骨料约3000吨,用于楼板混凝土浇筑。
与北京市交通委建立课题进行市政道路铺设供料。在北京市交通委建立研究课题中,首钢资源公司担负向房山区顾八路道路大修供无机拌合料任务。此次道路铺设总计1000米,总用量7000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主要用于道路整体除沥青面层外的中层和底层铺设。
再生产品成功应用于长安街西沿线道路建设。首钢资源公司再生无机混合料成功打入北京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长安街西延道路工程第二标段,共计供料1.8万吨。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路面成功应用于冬奥广场配套晾水池东路工程建设。晾水池东路是首钢园区北区改造的主干道,也是冬奥广场周边的主要道路。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凉水池东路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达到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消除城市内涝的作用。
冬奥会办公区绿色盆栽应用。今年3月份,与首钢绿化公司市场部门合作,成功开发出适合办公和家庭陈设摆放类盆栽产品,目前已有2000盆盆栽用于冬奥委办公区域布置,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公司产品宽度。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除臭系统是首钢100吨/天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项目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子项目。2016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北大研究生吴双承担起除臭系统的设计工作。为做好实地调研掌握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吴双在半年的时间里四处奔波,行程达26000多公里,相当于一条长征路的距离;去过10多个垃圾处理厂,累计60多天蹲厂调研,突破心里底线,长期忍耐极其难闻的餐厨垃圾异味。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吴双博采众长,总结出了更适合首钢餐厨项目的改进技术方案,既可保证高效的除臭效果,又可节省系统占地。最终,这个方案应用到了餐厨项目的设计上,针对困扰行业内众多餐厨垃圾厂除臭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改进,保证了项目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
首钢其它城市固废处理项目也在积极开展。首钢环境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揽子解决城市固废的成果,在“2017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展览会”上倍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余家政府部门和单位来首钢环境公司展区进行交流、咨询、洽谈。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首钢环境公司着力打造“鲁家山基地”样板工程,将鲁家山产业模式在国内城市推广复制,成为全国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至“十三五”末,首钢环境公司将力争实现处置生活垃圾10000吨/日、建筑垃圾400万吨/年、土壤修复50万吨/年、餐厨垃圾500吨/日、污泥1000吨/日的规划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