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0月9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青藏高原的薄雾,洒在西宁特钢厂区高耸的炼钢高炉上时,一场关乎生产安全与效率的 “钢铁攻坚战” 已悄然拉开序幕。在争分夺秒的检修鏖战中,数千名特钢人以汗水为刃、坚守为盾,于高炉之下打响一场无声的安全效率攻坚战。 
战前筹备:精细部署,筑牢安全防线 “检修工作,安全是底线,质量是生命线。” 在检修启动大会上,西宁特钢装备工程部部长刘志勇的话语掷地有声。为确保检修工作万无一失,在一周前,公司便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召开专题会,从设备排查、方案制定到人员调配、物资储备,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技术团队对全厂百余台核心设备进行了 “拉网式” 检查,逐一记录设备运行参数与潜在隐患,最终形成了长达数百页的检修方案,明确了27个重点检修项目的时间节点、安全方案与责任人。 安全保障更是重中之重。检修前一周,公司强调从高空作业规范、动火作业流程到危化品处置方法的重要性,每一项操作规程都要求人人熟知、熟练掌握。同时,厂区内随处可见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检修区域拉起了警戒线,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 24 小时有人值守,一系列周密的准备工作,为检修工作筑牢了坚实的 “安全屏障”。 
检修现场:攻坚克难,诠释责任担当 走进检修现场,耳边是机械运转的轰鸣声,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炼钢厂的连铸车间,点检员李师傅正带领团队拆卸补焊管道。高达 80℃的炉体余热尚未完全散去,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滴落,浸湿了厚重的工作服,但他手中的扳手却始终稳如磐石。“这个烟罩已经连续运行了 8 个月,内部积渣严重,必须彻底清理,否则会影响转炉的冶炼效率和钢水质量。” 李师傅一边擦汗,一边向身边的年轻徒弟讲解检修要点。 
与炼钢车间的 “高温作业” 不同,轧钢厂的轧机检修则考验着团队的精细操作。轧机作为钢材轧制的核心设备,其辊缝精度直接决定了钢材的尺寸偏差。为了确保检修后轧机的辊缝精度控制在 0.1 毫米以内,技术人员借助激光测量仪反复校准,每一个数据都要经过三次复核。“我们多一分细心,产品就多一分保障,客户就多一分信任。” 轧钢厂许春峰的话语,道出了所有特钢人的职业追求。 在检修过程中,“协同作战” 成为常态。当炼铁厂的高炉冷却壁更换工作遇到设备运输难题时,装备工程部立即调配专用吊车,全程护航;当能源中心的变电站检修需要临时断电时,生产部提前调整计划,确保人员及时到位。从技术人员到一线工人,从后勤保障到安全监督,各个岗位紧密配合,形成了一股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温情瞬间:平凡坚守,彰显特钢情怀 检修期间,厂区里不仅有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更有许多温暖人心的瞬间。10 月 9 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让厂区气温骤降至零下8℃。在雨中,老葛两天三宿的现场坚守、小苗三个昼夜的安全监护、老马24小时的技术保障、小王不间断的后勤服务,在整个过程中,里面还有更多的老葛、小苗、老马、小王,用平凡而温暖的瞬间,汇聚成了西宁特钢独特的企业文化,也让 “团结、务实、创新、奉献” 的精神更加鲜活生动。 
弧光渐收,扳手未停。27项主战线已全部进入“终检”状态,设备调试有序进行。当前正开展最后复核,确保每一台设备状态达标,为顺利复产做好充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