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盛夏的灼灼热浪,到秋日的濛濛雨雾,二炼轧作业部的攻坚热忱始终滚烫。我们——一个个诞生于攻坚中的“钢铁尖兵”,正用自己的故事,镌刻下这里拓展先进钢铁材料版图的每一步铿锵足迹。 高锰家族的“进阶突破” 
双节还未结束,转炉炉膛的火光中,我已然苏醒——我是Mn15Cr1,高锰家族里崭露头角的“新丁”。一身“钢筋铁骨”藏着硬实力:锰含量高达15%,既有扛得住重载的高强度,又有耐得住磨损的“好脾气”。矿山机械的重载部件、冶金设备的耐磨衬板、铁路工程的关键结构,都是我未来大展拳脚的舞台。 我的诞生,离不开家族“进阶突破”的坚实铺垫:“大哥”Mn13高锰耐磨钢是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今年以来已成功生产7次,每一次冶炼轧制,都是对工艺细节的反复优化,如今,全流程生产要点早已打磨得精准可控。 二炼轧人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面对更高锰含量的技术壁垒,他们与工艺难点“死磕”,在反复调试与优化中,Mn25高锰钢成功下线,实现了高锰钢家族的关键跃升。 轮到我与兄弟X120Mn12接过“接力棒”时,他们的攻坚劲头丝毫未减:双节期间,领导班子靠前指挥、直面生产难题;专项攻关组火速组建,从冶炼环节的加料配比与温度调控,到连铸环节的弱冷工艺减少坯料收缩,再到轧制环节的精细把控——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最终稳稳托举我们顺利下线。 从Mn13的“得心应手”,到Mn25的“破壁冲锋”,再到X120Mn12与Mn15Cr1的“成功亮相”,二炼轧人始终以更坚定的信心、更精细的管控、更务实的行动,在超高锰钢生产的新赛道上全力突围、持续探索。 超级合金的“持续超越” 九月安阳已染秋凉,但1780热连轧机组旁的空气却始终裹挟着灼人的温度——这里不仅有我1J45镍铁软磁合金,还有“老大哥”N10276镍基高温耐蚀合金,我们同属“超级合金”家族,在先进材料赛道并肩突围。 
作为家族里的“硬核尖兵”,N10276大哥以高镍为骨、钼铬钨为甲,凭借抗强腐蚀、耐极端高温的特性,成为航空航天发动机、高端化工装备等领域的“刚需品”。可这份“硬核”背后,藏着世界级的轧制难题:它热传导性差,高温变形抗力大,稍有控制不当便可能影响产品性能。为了确保生产顺利,二炼轧作业部干部职工锚定加热时长、轧制温度、中间坯厚度、卷取温度等关键控制点,一遍遍拆解工艺细节、优化路线,把“精细化管控”落实到每一个参数中、每一项操作里。如今,N10276已顺利完成多批次轧制任务,产品性能稳定达标,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赖。 而我,1J45镍铁软磁合金,是电子领域里的“心脏”。凭借高磁导率、低矫顽力的核心优势,稳稳撑起精密变压器铁芯、磁传感器的“内核”,更成为手机通信、雷达探测等关键设备磁芯的“必需品”。可我天生“娇贵”,工艺窗口窄,对设备精度、温度控制要求严苛,此前国内仅少数企业掌握成熟技术。在相关处室的全力支持下,二炼轧作业部迅速组建专项攻关团队,深入研究合金特性、持续优化工艺,最终一举攻克多项难题,实现了“首次轧制即成功”! 特钢矩阵的“扩容升级” 我是工业纯铁AGYTB1,素有“高端制造基石”之称,也是二炼轧作业部“特钢矩阵”的一员,我刚创下连续22炉稳定冶炼的纪录——为实现这一目标,二炼轧作业部干部职工搭建全流程“保护网”,助我从试生产“探索期”平稳迈入规模化“量产期”。而持续突破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这里,我有不少兄弟姐妹:KSJ120开山锯用钢板是较早突破的成员,其诞生成功拓展了高碳工具钢市场;AS2311Mo模具钢,则可满足工业领域的严苛要求;DC06钢坯和50AGW400电工钢坯,保持稳定产量,是矩阵中可靠的“后盾”;而W360与W310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兄弟,则是电机铁芯的优质原料;还有1500MPa超高强度汽车轻量化用钢AGBS1500R,也在这里成功实现首次冶炼轧制…… 从高锰钢的阶梯突破,到超级合金的技术解锁,再到特钢矩阵的全面扩容,二炼轧人正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坚守,把先进钢铁材料的矩阵越拓越广。未来,他们会继续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路上,续写更多钢铁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