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汪滚烫炙热的红色铁水与铁合金、废钢等材料一道在转炉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机器连铸,生产出一块块火红的钢坯. 这个奇妙组合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学问,其中,铁水单耗是影响炼钢产量的核心因素。如何以较低的铁水量生产出高产量的钢坯,成为转炉人的目标与挑战。 攻 坚 炉内的钢花再一次炽烈绽放,刚出炉的钢水所散发出的热气把覃胜苗、袁煜和一众工人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却依然挡不住他们洋溢的笑容和发自心底的欢呼。 近180天的日日夜夜,超过1400多个小时的攻坚奋战,换来了一份各项生产指标都实现突破的亮眼成绩。这背后,是这些转炉汉子付出的异于常人的努力。 他们当中有些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有的是志在入党的小年轻,凭借着以老带新、党员先上的“传帮带”精神,大家都自发拧成了一股绳。 其实,转炉厂二区设备相对陈旧,受制于铁水倒运的限制,大家心知肚明,降低铁水耗这块“硬骨头”其实并不好啃。 “做低铁水耗没有退路,必须完成厂部给的目标控制值!”时间回到年初,冶炼二车间主任覃胜苗在车间2021年第一次班组长会议上顶着压力对着所有工友喊下了这句斩钉截铁的话。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与其瞻前顾后,何不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抱着这样的想法,转炉厂二区的降铁水耗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单炉双斗废钢生产模式,是覃胜苗的大胆尝试,根据钢种与工艺路径情况实时调整入炉金属装入量,铁水、废钢、转炉、精炼。多道工序高效协同配合,各行其是,依据钢种、铸机的不同施行双斗废钢入炉运行模式。 攻关的前三个月,效果初显,转炉厂二区铁水耗下降到了870~880kg/t这个区间,但是距离870kg/t以内的目标值仍有差距,攻关之路初尝瓶颈。 主管冶炼工艺的二区副主任袁煜,将长期悉心的观察和思路应用到实践:二区三个转炉吹炼前期供氧流量由现在的25000m3/h提高到30000m3/h,矿石消耗量按5kg/t以下控制,过程化渣通过提高枪位解决,上精炼钢种出钢温度降低20度,精炼做好热补偿工作。 层层工序精准到位,一切也就水到渠成。截至8月12日,转炉厂二区铁水耗能稳定控制在820kg/t左右,创下三个冶炼区最好成绩。 群 力 二区的工作如火如荼,其他生产区域也热火朝天。 “加料4号行车提副钩,加料4号行车提副钩!”当班的转炉铁水班班长李毅正在用对讲机指挥着生产。只见4号行车副钩缓缓提起,铁包随之倾斜,在一旁蓄势待发的电磁吸盘车流畅地将废钢、生铁加入铁包。整个过程一气呵成,5吨废钢加入到铁水包之中仅用时4分钟。 这是转炉厂正在三区开展铁水包加废钢、生铁。“在铁钢平衡的条件下,铁水包加废钢、生铁这一项操作,若按照常态化实施,仅转炉厂三区每天可多产400多吨钢。”李毅自豪地说道。 “降低铁水耗,适应新的铁钢平衡条件,一定要抓好热补偿,做好热平衡。”冶炼三车间主任韦瑞宝在车间开展低铁耗生产攻关会时反复强调。围绕铁耗生产,三区通过优化转炉装入结构、提高常规冶炼废钢配比、调整废钢料池布局、提高吸装效率、保证金属收得率等举措,保证了转炉的高效生产,为降低铁水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三区攻关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不断吸纳、消化优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验,根据生产情况动态调整攻关措施。从铁包加废钢到铁包加废钢、生铁块,再到现在的废钢斗加生铁块。 从两吨、三吨,到五吨、十吨,一步一步地实验,做到现在常态化的在废钢斗加生铁块。从最初的902kg/t,到7月份的824kg/t,实现了历史最低单月纪录的新跨越,三区转炉人向厂里提交了一份优异答卷。 群 策 乘着2021年集团“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吹响的效能东风,《转炉低铁水比冶炼技术研究及应用》专题培训几乎成了该厂每个车间、每个转炉人的“必修课”。 转炉人把效能建设应用到铁耗攻坚上,将“群力”和“群策”相结合,发动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以效能的提升进一步推进铁水耗能再降低。 能干更要巧干。谁的办法好,谁的操作精,就用谁的法子。本着务实的原则集思广益,不断优化工艺工序,从源头上降低铁耗,提升产能,让“人人讲效能,人人比先进”蔚然成风。 “铁耗不仅仅是铁水和冶炼的事,精炼炉也要做好钢包加废钢的工作。”主任工程师李栋简简单单的一席话,点出了转炉厂上下人人一心拼生产的不懈干劲。 为了给其他车间创造更好的攻坚和生产环境,精炼炉做好了调温废钢的使用,做好定尺寸,保证量,跟节凑,定钢种,加钢包的控制,做到了铁耗冶炼工序降的工作。 同时,根据以上措施和实际情况制订了《铁包加废钢标准操作》《低铁耗冶炼操作》《精炼炉钢包加废钢制度》等专业技术规范,为铁耗攻坚创佳绩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从6月份开始,冶炼一车间就在主任杨正府的带领下,将“科学管控、优化氛围、技术攻坚”的“三步走”战略有效纳入生产组织过程中,全力降铁耗、提产量。 全员部署,全员参与,全员贡献。每个人都尽己所能奋战一线,一场围绕降低铁水耗的攻坚战,转炉厂上下被“比学赶超”良性竞争和“群力群策”通力协作的氛围所萦绕。 铁水耗822kg/t,是眼下最好的成绩,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铁水降耗的钻研之路远不到停下的时刻,技术攻坚依然在继续,生产工作依然在继续,绿色目标也依然在继续。 如今,已经走过50载风雨的转炉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交汇节点下,始终朝气蓬勃。该厂厂长韦军尤自信地说:“永不满足的转炉人将埋头实干,以更顽强的斗志、更敬业的作风、更创新的精神和更坚定的初心,为下一个新的突破时刻准备。”来源:柳钢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