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吨铁成本环比降低96.89元;煤比完成174.08kg/t,环比增加4.02kg/t,燃料成本降低50.06元。 今年以来,唐钢紧紧围绕降成本、降费用核心工作,刚性落实“三个量化”,以高炉稳定顺行统筹各项工作,深化精益管理,层层压实责任,在“降”字上想办法,在“降”字上见功夫。以技术管理、结构优化为突破口,通过实施技经指标攻关、开展入烧结构优化等一系列雷霆手段,牢牢守住成本底线,全力挖掘铁前系统降本潜力。 抓实抓精技术攻关 “提煤降焦”成果显著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2月份,焦比340.28kg/t,同比降低30.17kg/t,燃料比514.37kg/t,同比降低3.93kg/t,‘提煤降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5日,在唐钢炼铁事业部指标攻关会上,专业专家王浙航对近期开展的“提煤降焦”攻关进行着总结。 铁前成本占生产成本的七成左右,是降本降费攻坚战的重要阵地。今年以来,唐钢聚焦铁前成本,自我加压,深挖潜能,坚持向行业一流企业对标看齐,组织高炉技术专家团队围绕高炉行业先进技经指标进行对标,深挖问题根源,系统总结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实现高炉各项技经指标不断提升。 为了实现降本降费目标,专家团队结合生产实际,以高炉燃料比、焦比、煤比等关键指标为切入点,持续加大攻关力度。为了保证降本攻关快速见效,该团队采取攻关重要节点统计汇报、项目进度绩效考核等方式,实时监控和分析铁前系统各工序的成本数据。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措施和职责全部量化,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头上有成本,保证了降本进度和效果可视可查。 为降低高炉燃料比,专家团队科学调整高炉操作思路,抓实技术管理,实现技经指标全面优化。通过不断调整装料制度,在“稳定边缘,保证中心”原则下,优化煤气流分布,保持炉缸长周期活性,为高炉顺行提供支撑,并不断提升高炉风温水平、煤气利用率等关键参数;通过建立焦炭质量监控系统,紧盯原燃料质量,根据焦炭质量及时对高炉炉况做出精准调剂;在保证外围原料质量前提下,合理使用高炉攻守退措施,不断的调整技术路线、量化技术操作,摸索最经济用料、用能水平,进一步降低燃料比和焦比、提高煤比。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技经指标,该团队充分发挥烧结厚料层自动蓄热功能,持续降低烧结固体燃耗;针对不同配矿结构,持续优化造球和焙烧工艺参数控制,稳定酸碱球质量,降低膨润土消耗。 优化铁前原料结构 结构成本不断降低 3月6日一大早,唐钢炼铁事业部经营室高级主管柴勇早早来到原料主控室,询问当班用料情况,并对原燃料库存进行检查。“现阶段正是降本攻关的关键时候,我们要紧盯各种物料的库存,随时跟踪、动态调整,不能有丝毫放松。”柴勇说道。随着唐钢铁前原料结构不断优化,2月份,铁前结构成本降低28.01元/吨。 唐钢围绕集团“三个量化”和刚性推进降成本、降费用工作要求,根据生产实际,提前制定原燃料结构优化方案和目标节点,建立新的高炉结构平衡体系,深度优化烧结配矿结构,提高烧结矿入炉比例基数。强化市场和现场协同,寻求高性价矿资源,分步降低直至取消低性价比的碱性球团配加,在优化结构成本上下足功夫,牢牢守住成本生命线。 唐钢组织开展“高性价比资源替代,增加配矿结构灵活性”“增加现货采购比例,提高低价料配比”等一系列入烧结构优化攻关,在保证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寻求并提高高性价比非主流矿资源,用“小频率、多频次”补采贸易矿的方式小批量置换长协资源,提高采购灵活性;增加低价料配比,不断优化配矿结构,低价料配比提升至25%以上,增强配矿结构灵活性的同时降低了烧结结构成本。 在铁前降本攻关的浪潮中,唐钢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始终屹立在潮头。面对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进一步优化了高炉基本制度,着力扩大经济料使用,实行产线能源总量计划值管理,向成本不断优化要效益。”柴勇说道。 唐钢通过直接配加或加工后配加的方式推进氧化铁皮、钢渣及自产环境除尘灰的使用,实现高价值固废全部回收利用;积极推进高硫无烟煤、低热值无烟煤和低热值烟煤配加,实现焦化系统含碳物料全部通过喷吹系统消化,进一步优化配煤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