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同一位温柔的画师,轻轻地在钢城天际线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嫩绿的新芽在泥土中悄然生长,一片春意盎然的气息笼罩着整个钢城。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连铸作业区操作专家林玉文一大早就从办公室换好工装,三步并两步快速赶往连铸主控室,因为他心里惦记着一件紧要的事,那就是跟踪查看降低铸坯甩坯长度攻关后,铸坯下线的质量情况。 不久前,林玉文在连铸现场巡检时,当经过废铸坯存放区域,看到码放成堆的切头切尾,心中不由得一震,并沉思道:“为保障高端产品质量,目前产线铸坯头尾甩坯长度都设定在3-5米之间,随着高端产品持续上量,这将大幅增加生产成本,要是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铸坯甩坯长度,可为产线创下可观的效益。”平日工作中面对困难,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他,下定决心啃下这块降本“硬骨头”。 “要实现最大限度减少甩坯长度,提升铸坯质量是关键,必须从影响铸坯质量的关键工序着手攻关。”林玉文心中不断谋划着攻关方案。由于连铸中包开浇操作对铸坯头坯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于是他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开展攻关。 锚定方向,破题攻坚。林玉文带领技术骨干到达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对标学习,针对连铸开浇工序在参数设定、指标控制、智能化操作等方面的不足、短板量化差距和措施,从而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回到产线,结合对标学习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林玉文决定开发中包自动开浇,从而缩短结晶器液面稳定时间,提升铸坯头坯质量。 为保证攻关效果达到预期,林玉文联合相关自动化部门,根据产线实际,研究设计模拟人工自动开浇程序,优化开浇塞棒曲线,确保精准控制钢水浇注流量和时间,快速实现结晶器液面稳定,提升头坯质量。经过10多次的验证实验、优化调整,该程序最终成功应用到产线,较人工开浇操作,结晶器液面稳定时间有效缩短30%,头坯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铸坯甩坯长度由攻关前的3-5米成功缩短至1米,年可降低生产成本420余万元。 “林专家是我们身边的‘智多星’,工作中遇到困难问题时,我们首先会想到向他请教,他每次都能帮我们找到解决办法。”“林哥可被称作为难题的‘克星’,产线上关于降本创效的任何难点,他都能顺利攻克。”这是周围同事们对林玉文的描述。“在困难面前,创新和突破是最好的‘治愈良药’,只要敢想、敢干,我相信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林玉文微笑着说道。一直以来,林玉文坚持以效益为中心,通过自主创新、技术优化,不断在降成本、降费用核心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3月15日正午时分,金色的阳光挥洒在林玉文办公室内,远远望去,坐在电脑前认真查看连铸产线各项技经指标完成情况的林玉文,犹如被镶上了一圈耀眼的金边,显得格外耀眼,当“开浇首炉纵裂比例达到了0.1%”这条数据映入眼帘时,林玉文不禁眉头紧锁。“倘若该数据不加以改善,每个月将产生近500吨需修磨铸坯,势必会增加修磨费用。” 随后,他组织作业区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围绕降低开浇首炉纵裂缺陷开展攻关。为找到原因,他带领攻关小组扎根产线,并对所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抽丝剥茧,再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深入分析,最终确定结晶器冷区温度和开浇保护渣融化效果不佳为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该影响因素,林玉文按照铜板厚度及需冶炼的不同钢种设定相应冷却水量,确保结晶器达到最佳冷却温度,从而降低铸坯裂纹敏感性,同时在开浇过程中,全部采用开浇渣,增强融化效果,提升结晶器内壳均匀,有效降低铸坯裂纹缺陷比例,经详细测算,年可降低修磨费用15余万元。 “一起成本皆可降、一切消耗皆可省、一切损耗皆可减,只要敢于探索,勇于人先‘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攻破不了的降本难题。”这是林玉文始终秉持的降本理念,也是一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持续走的路。今年以来,林玉文组织开展了“降低连铸中包浇余钢”“提高铸坯收得率”“降低大包喷钢率”等降本攻关,为产线加快推进降本降费核心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