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转炉作业区平台,炉内正在冶炼高强度结构钢。在转炉主控室,一对师徒并坐在一起,紧盯监控屏幕,密切跟踪调整加料配比和优化炼钢模型后钢水成分命中情况…… 赵建是一名拥有20余年工龄的老炼钢工。他扎根产线,不仅自身练就了高超的技术,更为产线培养出多个出色的炼钢工。活泼开朗、热爱创新的90后小伙儿田猛,就是他还带在身边的“弟子”。 当前,钢铁市场形势严峻,在成本和质量上下功夫,成为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师徒俩决定瞄准占成本比例较大的造渣料消耗合力开展攻关,助力产线降本降费。 为不耽误日常工作,他们利用下班时间共同研究攻关方案。赵建把自己多年视作珍宝、记录着上百种钢种成分、工序冶炼控制要点的炼钢“宝典”展示出来,里面的内容让田猛不禁双眼“放光”。师徒俩掌灯夜战,深入分析造渣料消耗高的主要因素,并靶向施策,反复模拟测算成分配比,经过几十次的试验,创新制定出显著节约造渣料消耗的辅原料结构配比。 “成本降低了,但钢水质量是否达标我还是没把握。”看到犯愁的师傅,田猛忙说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动炼钢模型中的温度控制系统,制定最佳速率,提升钢水稳定性。”小徒弟对智能化技术接受能力更快,自告奋勇挑起提质“大梁”,详细为师傅介绍温度控制系统的构成软件及各项功能,探讨速率设定范围。 “我们成功了!”攻关方案试用后,田猛向赵建汇报,脸上满是难以抑制的喜悦。师徒齐力攻关,在保证钢水质量的同时,每月可为产线节约冶炼成本20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