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开完早会,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精炼作业区作业长张贺君都会第一时间来到转炉主控室,检查自动炼钢模型、成分指标控制系统等智能化系统运行状态,确保为每一炉钢冶炼提供精准数据支撑,钢水高质量下线。 张贺君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以高效、洁净、智能化、低成本炼钢为理念,着力提升产线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今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开展多项技术攻关,促转炉冶炼周期创出27min历史最好成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IF钢中包全氧值由26ppm降低到19ppm,大幅提升钢水纯净度。同时,自主开发钢包温度控制模型、一键RH控制模型以及新型精炼LF免钙处理工艺,降低生产成本15元/吨。 开发一键RH控制模型 为产品质量“护航” 8月27日,在唐钢炼钢事业部精炼RH主控室,张贺君正神情专注,紧密跟踪新开发的一键RH控制模型上线一个月后的使用效果。当模型语音播报系统发出启动提示音时,该系统迅速进入自动生产状态,吹氧、合金化、真空、环流气等工序一气呵成。当他看到一键RH控制模型已稳定应用产线,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精炼RH是钢水处理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标准的一道重要工序。在以往精炼过程中,操作工均根据技术规程和生产经验,逐项计算工艺控制参数,再进行岗位操作。随着品种结构优化和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需经过精炼RH生产的品种钢持续增长,随着精炼操作工工作强度的增加,造成工作效率和质量控制稳定性不断降低。 针对这一问题,张贺君组织生产技术室青年技术骨干成立攻关组,围绕提升精炼RH工序质量控制稳定性开展技术攻关。“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上下功夫,精炼RH工序为提升钢水纯净度最关键的一环,因此,我们要研发一套适用于精炼RH产线的自动控制模型,确保精准控制产品质量。”在攻关研讨会上,张贺君坚定地说道。 为此,张贺君带领攻关组通过跟踪、梳理、收集关键“大数据”,准确构建系统参数模型,经过不断调整,最终成功研发出集温度预报模型、真空度控制模型等十余个核心及辅助模型的一键RH控制模型,实现了精炼RH炉的真空控制、环流、顶枪升温等工艺的一键完成,同时,该模型还增设了时序控制连锁、重要语音提示等防错功能,及所有重要操作进程画面提示功能,实现精炼RH工序对产品质量的精准管控,成功向全流程自动化炼钢“集控化”迈进坚实的一步。 “一键RH控制模型的成功应用,彻底解决了‘人’的问题,实现岗位操作‘零’错误率,大幅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同时,精炼真空时间较之前降低2.3min,有效提升真空槽使用寿命,可为产线节约备件成本5元/吨。”张贺君自豪地介绍道。 设计LF免钙处理工艺 为产品成本“减负” “我们上月创新设计的LF免钙处理工艺成功应用精炼产线全部炉次后,每月可降低辅料、合金成本11.24元/吨。”8月30日,在生产技术室形势任务宣讲会上,张贺君开心地向全员传达了近期科室在降本降费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极大程度鼓舞了职工士气。 精炼LF工序主要作用是让钢水在短时间内实现脱氧、脱硫、合金化、去除非金属夹杂等精炼效果,为连铸工序稳定生产提供优质钢水。而传统精炼LF工序采用钙处理工艺,通过向钢水中喂入钙线来改善钢水内部夹杂物形态,但钙线成本较高,大幅增加品种钢冶炼成本。 为助力产线推进降成本、降费用核心工作,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张贺君组织生产技术室和产线技术人员组建小微团队,打破固有思维,探索新的技术领域,着力开发替换原高成本钙处理工艺的新型处理工艺,确保在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标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 工艺开发过程中,张贺君带领小微团队详细梳理精炼LF工序岗位操作流程,认真观察每一炉钢水的炉渣配比,同时深入分析最佳氩气控制模式,确保在取消钙处理后,钢水夹杂物充分上浮,有效提升钢水纯净度,保障产品质量达到标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进行大量模拟实验和分析辩证后,成功开发了新型精炼LF轻处理工艺替代钙处理工艺。 该新型轻处理工艺应用产线后,钢水能更好地进行脱氧、脱硫和合金化,使后续连铸浇注过程液位平稳、杆位稳定。同时,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大幅降低给电次数和补铝次数,减少钢水与空气接触,从而降低夹杂物的生成,大幅提升钢水纯净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