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工业蓬勃发展的壮阔征程中,钢城宛如一座闪耀的灯塔,照亮着时代前行的道路。这熠熠光辉的背后,是几代钢城人矢志不渝的坚守与拼搏奉献的汗水,而身为“钢二代”的我,心中满溢着自豪之情与使命感。 在我家的柜子里,摆放着三种不同时代的安全帽,它们宛如时光的使者,分别见证了我们一家两代人的钢城岁月。其中,那顶70年代初的老式藤条安全帽,是我父亲的,承载着他的青春记忆。父亲退休后,对它视若珍宝,时常轻轻擦拭上面岁月的尘埃,仿佛在回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它大多时候安静地躺在柜子里,却默默诉说着父亲经历的那段峥嵘历程。 而那一顶早已泛黄的硬塑料安全帽,是母亲的。我的母亲在1968年高中毕业之后特招进入钢城工作。进厂不久,她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工作骨干,多年来荣获的“优秀女职工”“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这顶安全帽至今被她悉心珍藏。 母亲最初进厂的时候,担任焊工班长,在生产车间的维修一线奋勇拼搏。她手持焊枪,或登高作业,或置身狭窄缝隙。每一次设备故障排除后,厚厚的工作服下早已汗流浃背,但她从未退缩。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工作就是她的战场,她还为车间培训出许多的焊接能手,徒弟们都称呼她为“韩师傅”。 70年代末,钢城组织医疗队培训,母亲积极报名参加,从此多了一个身份——赤脚医生。她的药箱总是放在车间最显眼的位置,只要有同事受伤,不管多忙多累,她都会第一时间背着药箱赶到。有一回,一位同事在操作中不慎被烫伤,母亲迅速为他清理伤口、涂抹药膏,还轻声安慰,缓解他的疼痛与恐惧。闲暇时,母亲就捧着那几本医药书研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只为能更好地守护同事们的健康。 后来,因工作调整,母亲成为一名车间的事务员。这对她来说又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母亲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戴着老花镜,一笔一画地学习会计知识,苦练珠算,账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慢慢地,母亲熟练掌握了会计业务,把车间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为生产顺行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 而最后一顶玻璃钢的安全帽,是我的。大学毕业后,我怀着对钢城的深厚情感,顺利进入钢城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成为一名“钢二代”。 这时的钢城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斩获多项殊荣。产品也不断向高端化迈进,成功获得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在智能制造领域更是成绩斐然,生产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钢城积极践行环保理念,运输清洁高效、排放达到超低标准、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力量。 时间的指针,精准镌刻下前行的轨迹。在钢城后代的传承接力与坚守奋进中,如今的钢城已然蜕变成为“花园式工厂”与“智能制造”的典范企业。步入车间,整洁有序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大型先进设备有序运转,高速顺畅的工艺流程尽显现代工业的魅力与魄力。 家中柜子里的三顶安全帽,依旧默默守望,它们背后的故事,是无数“钢城人”奋斗的缩影。父辈们是我们成长路上坚定不移的信念,一直激励我们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用实际行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作为“钢二代”,我定将家族的钢铁意志薪火相传,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技术,为钢城的未来添砖加瓦;让钢铁脊梁在时代浪潮中傲然挺立,用青春的热忱续写钢城崭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