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连铸作业区产线,一根通体火红的铸坯正沿着轨道以1.8米/分钟的速度“奔跑”在轨道上。主控室内,生产技术室高级主管张贺君紧盯监控屏幕,密切跟踪提拉速攻关后工业纯铁铸坯下线情况。当高拉速试验成功时,他眼神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攻关后的工业纯铁拉速水平跃居行业一流,实现月提产10%。”说着,他回忆起了奋力攻关的情景。 “目前,咱们的工业纯铁是所有高端产品中的效益‘冠军’,产销量在国内位列前三,可连铸拉速水平却只处于行业中等,我们必须提升该指标,推动高效高速生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前不久的生产会上,张贺君通过对标,指出产线在工业纯铁拉速水平上的不足,并下定决心势必要提升该指标。 为制定出科学周密的攻关方案,张贺君牵头联合设备室专家、作业区骨干成立了技术攻关组。“钢包合理配包,能有效缩短钢水在包时间,更有利于保证高拉速供钢节奏。”“提拉速时,足辊水量一定要足,这样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才能达标。”在攻关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确定合理的拉速水平,技术攻关组在连铸二级系统中进行了无数次模拟浇铸。经过反复测算、仔细考量,最终找到了适合产线的拉速值。 一切准备就绪,高拉速试验正式开始。产线上,机器轰鸣,铸坯“驰骋”在轨道上。“水量再加大些!”主控室内,张贺君紧盯铸坯坯形数据,实时调节着足辊水量。此时的他,全神贯注监控着显示屏上的各项数据变化,丝毫不敢懈怠。因为他清楚,每个数值、每条曲线图都与本次高拉速试验的成败息息相关。终于,在张贺君的精心把控下,高拉速模式下生产的工业纯铁铸坯成功下线。这一刻,他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同时,攻关组还通过动态调控中包渣线,创新实施12炉次连浇模式,每年可为产线节约耐材成本160万余元,实现效率、效益双“飙”升,也成功树立了全新行业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