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动力部给水一作业区主控室的桌面上,该作业区作业长张建国正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监控各项用水数据的实时变化。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仿佛在与这些数字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二季度以来,张建国与团队成员聚焦水资源管控技术,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完成了《钢铁企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动力部水质综合达标率》等多项课题研究,累计降本200余万元。 换装模块实现水耗精准管控 在6月13日的动力部攻关会上,张建国翻开文件夹,指尖划过打印图纸:“我们为4台变频泵制作了压力联锁自动控制系统。”他指着流程图里,标注着淡蓝色的变频泵图标说道,“现在可以精准控制水量和水压了,最大程度减少了水泵的启停次数。” 二季度以来,动力部以“创新驱动、智能引领”思想为引领,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实践,力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新突破。 2050产线热轧浊环系统的高低压泵组在产线轧制时,其高低压水泵需要频繁启停,不仅增加了误操作的风险,也导致电耗和水耗较高。针对这一生产难点,作业长张建国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制定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的方案。 攻关小组对照系统图纸和设备运行数据反复研究,提出一个又一个设想,又一个又一个被推翻。小组成员加班加点,查阅大量资料,参考其他先进产线的类似案例,研究出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该方案引入更为智能的调控模块升级改造泵组的控制系统,根据产线实时需求进行轧制时泵组的启停操作,降低误操作风险,实现电耗和水耗的精准控制。 系统改进后降低了设备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据统计,新系统投入使用后2050产线的水耗同比下降22.5万吨/月。 构建三级算法让设备“聪明”控温 6月16日,在给水一作业区的长材泵站内,热浪翻涌,机械轰鸣,张建国俯在操作台边,指尖指向屏幕上稳定跳动的数据——水温冷却风机自动启停系统改造后的实时参数正有序刷新。当看到数据曲线在设定区间内平滑波动时,张建国紧绷的下颌线终于松了下来。 二季度以来,动力部全面梳理各产线的能耗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特别是在关键设备的智能控制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引入先进的算法模型和自动化技术,不仅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还大幅减少了能源浪费。 由于棒材冷却水温度需严格控制在规定区间内,检测人员必须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容不得一丝疏忽。当前,产线温度可达到40℃以上,对冷却水温的控制和现场人员的工作均造成影响。 张建国发现后决心从根本上解决水温控制难题,过好“紧日子”,高效利用好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为了改变这种高强度下的人工记录检测工作模式,张建国联合自动化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尝试从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寻求突破。 “要让铁疙瘩学会自己思考。”张建国带领团队在风机控制柜里植入智能芯片,通过温度传感器构建起三级响应机制,按照水温温度自动启动1-3台风机,实现风机随温“上岗”。同时,该系统嵌入了季节补偿算法,针对春秋昼夜温差大的月份自动控制启停,提高节能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