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主控楼,天车点检作业区作业长王二猛快步走向设备室,脸上难掩兴奋:“咱们为450吨天车更换的‘中国芯’,近三个月来在线使用一切正常,每年能为产线省下备件费用40多万元。” 炼钢产线设有7台450吨巨型天车,承担日常钢水包吊运任务,其原配钢丝绳为德国进口。在高负荷生产模式下,钢丝绳每年需更换一次,单套价格高达八十万元,成为制约成本控制的“硬骨头”。 “当前正是拼生产经营业绩的关键期,成本一定要降下来!”不久前的班前会上,看着职工反馈的钢丝绳生命周期提醒,王二猛下定决心攻克难题。会后,他找到设备室机械工程师任建兴商议,对方一句“要不试试国产钢丝绳”的提议,让王二猛眼前一亮:“那就打破常规,用咱们自己的产品。” 一场“换芯”战役就此打响。为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两人带领技术骨干组建攻关组,围绕钢丝绳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核心参数全面对标进口标准。他们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技术要求,结合产线实际反复比对验证,最终筛选出性能媲美进口产品的国产钢丝绳,而采购价格还不到进口的一半。 为不影响生产节奏,攻关组选择在大修期间实施更换。更换当天,王二猛带领选拔出的点检“精兵”迅速投入战斗:拆卸旧绳、清理卷筒滑轮、调整压板张力……高温环境下,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已浸透他们的工装,但没人顾得上擦汗,眼神始终聚焦在手中的工具和设备细节上。“注意绳头固定角度!张力表数值盯紧别超范围!好,卷筒转动再慢一点……”王二猛手持对讲机穿梭在设备间,沉稳的指令清晰传至每个作业点,确保各工序都精准对标安全规范。 历经数小时奋战,钢丝绳更换完毕。经空载试车、额定负载试车等多轮测试,天车平稳运行。当满载钢水的钢包被稳稳吊起、平移、精准落位,每个动作都流畅精准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满是汗珠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