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高拉速硅钢铸坯的鼓肚值全部稳定在4.8毫米,铸坯‘颜值’飙升后,一检合格率显著提升了3.2%。”9月5日清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连铸主控室内,生产技术室青工刘震拿着检测报告,快步走到正紧盯结晶器参数的高级主管张贺君面前,难掩兴奋地汇报。张贺君闻声抬头,目光从屏幕上的拉速曲线移开,仔细核对报告后,脸上洋溢起欣慰的笑容。 随着市场对高端硅钢需求激增,产线开启高拉速生产模式以提升产能。但高拉速状态下,硅钢铸坯鼓肚现象却愈发明显,而硅钢作为高端钢材,对铸坯形状精度要求极高,鼓肚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铸坯一检合格率。 “近期硅钢铸坯鼓肚值部分竟达15毫米,必须尽快解决!”张贺君看着质量报告,眉头紧锁。此后半个月,张贺君成了连铸产线的“常驻身影”。他每天扎根一线,从结晶器参数调整到足辊冷却系统运行,逐一排查鼓肚诱因。 经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原有硅钢结晶器锥度设定值,在高拉速状态下,窄面足辊对铸坯的夹持支撑力不足,难以有效抑制铸坯因内部钢水静压力产生的鼓胀趋势,同时,当拉速提升至1.2m/min以上时,窄面足辊的冷却水量未及时调整,导致冷却强度不足,铸坯坯壳凝固速度滞后,进一步加剧了鼓肚问题。 找准症结后,张贺君迅速制定优化方案。通过优化结晶器锥度,增强窄面足辊对铸坯的包裹支撑力,从结构上减少鼓肚产生的空间。并针对拉速变化制定动态冷却策略,最大程度增强冷却强度,加速铸坯坯壳凝固,提升其抗鼓胀能力。 方案确定后,张贺君全程跟进,从结晶器锥度参数的精准校准,到足辊冷却水管路的检查调试,紧盯每个环节确保措施见效。经过多轮优化,铸坯鼓肚值逐步下降。最终,高拉速下硅钢铸坯鼓肚值稳定控制在5毫米以内,较攻关前大幅降低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