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住屏幕里的炉口火焰图像,明黄带白是系统供氧适配温度,发暗泛橘就得手动介入调整参数——自动炼钢不是甩手掌柜,得学会跟系统‘配合’。”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转炉主控室内,炼钢工董恩一边用布满老茧的手滑动操作屏,调出实时冶炼数据,一边对身旁的炼钢一助手田猛讲解。田猛攥着备用操作杆,目光紧盯着跳动的参数,眼里满是跃跃欲试的专注:“师傅,低磷钢冶炼时,自动造渣的参数该怎么精准把控?” 每天工余时分,主控室和转炉旁总有这对师徒的身影。董恩带着田猛复盘当日数据,把枯燥的参数转化为鲜活的实操技巧,从钢花形态讲到配料比例,手把手拆解自动炼钢系统的运行逻辑。这份师徒缘分始于三年前:刚走出校园的田猛,第一次面对灼人高温的转炉和复杂的自控仪表,连基础炉况判断都慌了神。恰逢该事业部“师带徒”活动启动,多次获评“标准化作业岗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的老炼钢工董恩主动接下带徒担子,成了田猛的“引路人”。 初次学习时,田猛满心期待能听到系统的理论讲解,可董恩却直接把他带到转炉旁,只说了一句:“炼钢就像养孩子,得摸透它的‘脾气’,光靠书本不行,得练。”随后,董恩从教他熟记数十种钢种的成分标准与冶炼参数,到模拟演示突发喷溅时的应急处置流程,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田猛起初觉得师傅“太务实”,少了些“理论指导”,但随着学习深入,才渐渐明白师傅的用心。 从钢水成分调整配料比例,到精准控制造渣节奏……跟随董恩学习的日子里,田猛感受到的不仅是师傅的耐心,更多的是近乎苛刻的严格。董恩常说:“炼出的钢水就是炼钢工的名片,差一丝一毫都不行。”为了让田猛吃透高端钢种冶炼的核心技巧,他曾连续三个班次守在炉旁,从配料计算的分毫必较,到造渣过程的实时微调,再到终点成分的精准预判,每个环节都手把手示范、一遍遍纠正,生怕田猛漏掉一处关键细节。 一次低磷钢冶炼实操中,田猛为了降低灰耗指标,在造渣料计算时降低了0.5的碱度,直接导致炉渣碱度不达标。董恩发现后,立刻让他暂停操作,语气严肃地指出问题:“差这一点参数,不只是钢水质量可能出纰漏,更会因改判、回炉给产线造成原材料浪费。”紧接着,他加重语气强调:“技术不熟可以慢慢练,但对待质量的态度不较真,就永远成不了合格的炼钢工!” 这句话让田猛记了很久。此后,他跟着师傅在高温环境下反复练习,渐渐摸透了转炉和自控系统的“脾性”,冶炼合格率不断提升。去年年底,作业区遭遇超低磷钢种成品磷高难题,多个班组束手无策。董恩当即带着田猛扎进操作室,连续三个通宵梳理近半年的生产数据,最终敲定“双渣法控磷”解决方案。冶炼时,田猛主导操作,董恩在旁紧盯参数曲线,不时提醒:“注意炉渣碱度,按节奏加石灰!”当检测显示磷含量完全合规时,田猛激动地与师傅击掌,触到那双手上厚厚的老茧,心里满是踏实。 如今的田猛,早已从当年的“愣头青”成长为作业区的技术骨干。他不仅在唐山市第二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拿下“转炉炼钢工技术能手”称号,还在河北省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斩获转炉炼钢工(数字化仿真)决赛第三名。由他主导的《降低中硅铁水灰耗》课题,通过优化造渣工艺,每年为企业创效54万元。 晨光穿透厂房缝隙与赤红的钢水交织出暖融融的光晕,田猛笑着翻开手机里的荣誉证书相册,双手递到董恩面前,语气里满是自豪:“师傅,这些可都是您倾注心血教出来的成果!”看着徒弟眼里的光亮,董恩心中满溢着欣慰,抬手拍了拍他的肩:“好好干,咱炼钢人的手艺,就得像这钢水般经得住‘烧’、耐得住炼,才能稳稳当当传下去!”话音未落,又一炉钢水奔涌而出,绚烂的钢花照亮师徒二人的笑脸,也映照着炼钢匠心薪火相传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