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钢唐钢热轧部精炼作业区职工立足岗位,主动担负起降本增效的任务,在火红的炉台旁深入开展岗位创新、降耗攻关活动。截止6月份,该作业区电耗较去年年底平均水平吨钢降低1.3
kwh,实现降本150万元。
斤斤计较止住成本“失血点”
市场形势严峻,该作业区职工个个多掌握了“过紧日子”的本领,从班组长到岗位操作工,人人严格执规,全过程控制各项成本消耗,成本控制能力不断提高。
“钢水进站先不要加料,成分出来后再称量配比。”7月6日8:10,2#LF精炼炉操作平台上,丁班组长王亮边观察钢水情况,边通过对讲机向主控工黄铭喊话。传统的操作顺序是钢水进站后先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进行脱硫,再测温取样进行后期操作,往往化验成分出来后硫成分已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先加石灰,则造成物料浪费。为了控制住成本流失的“出血点”,王亮在今年6月初提出“钢水进站先取成分样再加石灰”的建议,并与小组成员一起做了近一个月的试验,结果对产品质量无任何影响,试验成功,并在该作业区全面推广。
“给电10分钟,加300kg石灰,根据化验成分配锰。”本炉钢水硫成分已达0.016%,根据技术规程要求,王亮计算出再加300kg石灰就足够,随即对黄铭说道。黄铭接到指令,迅速把电脑切换到合金称量画面。为了控制冶炼成本,配料时,黄铭用窄成分控制法,反复计算了好几遍,确认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后,才在合金锰用量栏敲上合适的的数据进行称量,绝不浪费一粒合金料。“这炉钢至少节省了200kg石灰,合金锰20kg,吨钢可降低成本0.35元。”王亮兴奋地说。
攻坚克难敢啃电耗“硬骨头”
该作业区紧密围绕生产经营重点,调整了工艺制度,进一步严格工艺纪律,从精炼工到末助手每名职工都严格按标准精细操作,攻坚克难,能源消耗不断降低。
“哗啦……”7月8日8:20分,精炼作业区1#LF主控室内,丙班主控女工陈佳琛正在“物料消耗系统画面”进行物料加入操作,她全神贯注地倾听职工加料声音,随着最后一个哗啦声的消失,她立即点击鼠标“上料皮带停止”键。这是今年以来该作业区以继续推行标准化作业为抓手,开展节能降耗、严细工作的一个画面。
精炼炉作为热轧部耗电大户一直以来被称做“电老虎”,电耗一直是影响精炼能源成本的“硬骨头”。为此,该车间成立了专项技术攻关小组,把降低电耗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操作工艺制度,全面推行“日清日结”核算方式,每个班组都有一本电耗台帐,加强班组能源管控系统计量跟踪,班组电耗核算实现了日统计、日分析,并制定了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提高小组成员节电主动性。RH工序精炼SPHD钢种时,采用“直上”代替“双连”作业的冶炼模式,免去中间二次冶炼环节减少电费支出。严格控制出钢温度,在保证钢水可浇性的基础上,供钢中包温度按中下限控制等一系列措施,
使电耗这颗“电老虎的牙”终于有了“松动”。
勇于创新巧做设备“小手术”
今年是唐钢的改革创新年,该作业区以服务生产为出发点,开展“每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创新活力,破解生产中的各类难题。
“实施'小手术’后,开钢包车时我再也没有顾虑了。”7月10日上午10:05,1#LF炉一炉钢进站,乙班职工姜志建正在认真地操作钢包进站按钮,将一炉承载着钢水的钢包车缓缓行至待炼位,他边操作边对笔者说道。
钢包车是精炼工序运送钢水的重要设备,车上电缆与电源连接,钢包则与氩气管相通,进行给电、吹氩冶炼。炉坑工姜志建每天与钢包车打交道,在钢包车移动过程中,他必须把电缆和氩气管提前整理好,以防在移动钢包车时电缆和氩气管被带入车轮与铁道之间将其轧断。一旦生产节奏紧张,整理不及时,电缆和氩气管被轧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时就要对氩气管进行更换,造成成本浪费。
姜志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定攻克这一难题。5月份,他每天在现场认真观察轨道运行情况,利用冶炼空隙在休息室里写写画画,动了不少脑筋。经过他的细心观察和仔细研究,最后决定在钢包车与电缆、氩气管接触面焊接上一块铁板,挡住钢包车与铁道之间的空隙,这样电缆和氩气管就不会进入到车轮和铁轨之间了。姜志建提出的改造实施后,提高了生产节奏,保证了连铸恒拉速率,为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年可节约备件费用10万余元。(马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