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钢公司炼钢厂转炉车间成本管控目标因势而变,成本指标“螺丝又拧紧了一圈”,将原来目标成本作为预算成本,将成本最佳管理实践活动指标作为新的目标成本。
让举措“多”起来。降本增效,对企业来说并不新鲜。在企业“浮财”越“扫”越少时,如何才能让这一“重头戏”重焕活力?面对艰巨任务,转炉车间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危机感、责任感。一方面变革机制体制,划小核算单元,让每个单元都承接市场指标,感知市场压力,使降成本任务和责任更为明确。与此同时,针对制约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工序优化。结合各自生产特点,分析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使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逐步由表及里,向更加创效的方向推进。
让指标“优”起来。降成本的关键在指标。在对标挖潜、降本增效中,坚决摒弃“指标到顶、潜力挖尽”的思想,确定了确保、力争、奋斗三个台阶的目标,让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指标“优”起来。为了找到挖潜的方向,他们从技术指标到经济指标,一项一项比,一项一项对,再深入班组、岗位,与基层管理人员和职工交流,在生产现场察看,寻找成本差距之所在。在操作上,严格工艺纪律,控制好炉温和渣碱度,加强出钢口维护,确保转炉稳定顺行。
让职工“动”起来。“通过对比,我的方法比你们都好。”车间技术员李向阳自信地说。在转炉炉台休息室,李向阳与3名炉长围绕“留渣操作”降成本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对标挖潜、降本增效需要全体职工的群体智慧。为此,转炉车间注重调动和发挥每名职工的智慧和潜能,使每一位职工都成为潜力的挖掘者和成本的控制者。一石激起千层浪,群众性降成本的热情更加高涨。如今,转炉车间每个班组、每位职工都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力争使指标最优、成本最低。他们在点点滴滴中树立控制成本的意识,真正做到了节约成本出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