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精炼产线,哪里发生生产难点,哪里就能看到王亮忙碌的身影。工作中,面对棘手问题,他总是毫不犹豫冲锋在前,大胆突破思维定式,积极尝试新技术、新方法,凭借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产线交出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王亮带领班组围绕降本降费、提质提效核心任务,先后开展了“缩短RH低碳钢化冷钢周期”“降低RH定氧偶头消耗”等攻关项目,年可为产线降费370余万元。 缩短化冷钢周期降低能源成本 “目前,精炼产线单工位RH化冷钢周期约为90分钟,加上倒运渣罐及开钢车时间,两个工位化冷钢作业周期约为210分钟。”“RH化冷钢周期长,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增加能源成本。”4月11日,在炼钢事业部精炼作业区活动室内,攻关小组成员们正围绕如何缩短低碳钢RH化冷钢周期开展着激烈的讨论。 随着高端产品产量持续上升,精炼工序的生产负荷日益加重,由于该工序焦炉煤气和氧气用量较大,进而能源成本不断攀升。 一直严格把控成本的王亮,敏锐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迅速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将降本的突破口精准锁定在能耗极高的化冷钢周期上。面对部分人对降本路径的质疑,王亮坚定表示:“产量要保证,能源成本也必须降下来!” 攻关小组在王亮的带领下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了反复的勘察与调研。他们发现,化渣用渣罐的使用方式和化冷钢工艺存在优化空间。于是,小组决定对渣罐进行改造,实现两个渣罐同时投入使用,使两个工位能够同步化冷钢。同时,利用纯氧与真空槽内冷钢直接反应的方法,加快化冷钢的速度。在渣罐升级改造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反复斟酌每个数据、每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改造终于完成,成功实现了两个工位同时生产。 经详细测算,RH化冷钢周期缩短后,整个浇次停开后可全部采用RH工艺冶炼,这一优化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每年还能节省能源成本300万余元。 改造测温枪系统减少偶头消耗 4月15日,炼钢事业部精炼作业区RH主控室内,王亮认真翻看着近期定氧偶头用量统计台账,当看到数据一路走低,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在精炼工序中,定氧偶头用于实时监测氧含量,对保障钢水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钢水质量“侦察兵”。随着高端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使得定氧偶头日常使用频繁,显著增加备件成本。 “极致管控”理念扎根于心的王亮,面对日渐增多的备件成本,他看着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影响定氧偶头高消耗的关键因素。通过密切跟踪职工的定氧操作流程、用量情况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出症结所在——测温枪系统存在长期受高温烘烤问题,是导致定氧偶头消耗过高的主要原因。 问题明确后,王亮迅速联合设备室技术人员,着手对测温枪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在系统中增设风冷系统,显著提高冷却效果,降低测温枪枪体温度,有效减少定氧偶头使用频次。同时,通过优化定氧时机和次数,进一步提高定氧作业的准确率,从而降低定氧探头的使用量。此外,他还精心编制岗位操作规程,规范职工定氧操作流程,并强化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力求将偶头消耗降到最低。 一系列措施实施后,定氧偶头消耗量环比降低15%,创下历史新低,每年可为产线节省备件成本42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