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降低转炉终渣全铁、优化炉渣钙铝比、采用双挡墙中包浇铸等一系列措施,IF钢质量提升成效显著。6月份,IF钢热轧端夹渣翘皮降判比例环比降低0.65%。这些工艺优化经验已推广到其他产品生产中,带动了整体产品质量的提升。”7月7日,河钢集团唐钢公司质量管理部钢轧工艺管理室主管科长尹宽在质量攻关会上分享近期的攻关成果。 高端IF钢作为唐钢的拳头产品,其质量始终是关注的重点。此前,一批IF钢冷轧后出现夹渣翘皮缺陷。尹宽马上召集技术骨干,前往生产现场寻找症结。通过连续跟踪取样分析,攻关组发现,转炉终渣全铁含量波动较大,平均值比标准高,成为导致夹杂物增多的主要原因。尹宽当即决定,转炉出钢时严格执行终渣全铁含量上限控制,每炉都详细记录数据。 在优化炉渣成分环节,攻关组发现炉渣钙铝比不足会影响夹杂物吸附效果。他们在优化炉渣成分推进会上提出从脱氧制度入手的新思路。随后几天,他们连续蹲守生产现场,对12炉次钢水进行全程跟踪取样,通过调整脱氧制度,优化铝铁加入时机,配套使用高钙石灰,成功将炉渣钙铝比稳定控制在目标区间,使炉渣吸附夹杂物能力提高30%。 中包工序的优化同样重要。攻关组在现场观察时发现,钢液在中包内流动速度较快,不利于夹杂物上浮,这一情况在未使用双挡墙时较为明显,会对后续深加工工艺产生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攻关组与炼钢事业部技术人员共同攻关,结合现场实际调查并借鉴行业经验,提出了双挡墙中包的方案。起初,一线操作人员担心该方案会影响浇铸节奏,技术人员便与产线职工反复沟通,对中间包内钢水的流场进行数字模拟,分析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情况,并在现有挡坝基础上进行布局优化。模拟演示证明,新方案不仅不会降低效率,还能减少中包液面波动。双挡墙中包投用后,经跟踪测试,钢液在挡渣墙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延长,夹杂物上浮率提高至85%,有效解决了非金属夹杂物上浮问题,该方案也在各产线顺利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