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早晨,唐钢动力部给水二作业区冷轧废水处理站内,阳光淌过池内水面,碎成一片跳动的金斑,一股股清水顺着管道潺潺流入回用系统,溅起的水珠在晨光里晶莹闪烁。作业长于寿飞穿过通廊来到主控室,当看到报表上显示冷轧含酸废水处理后悬浮物稳定在10mg/L以下,含铁量稳定在2mg/L以下,他与值班作业长唐万鑫默契地相视一笑,说道:“成了,我们刷新了投产以来的最好水平!” 于寿飞所在的作业区,负责汽车板材有限公司的冷轧含酸废水处理工作,由于这种水中铁离子浓度高,且呈强酸性,所以处理起来得过两关——先降铁离子,再调酸碱度、促沉淀。“咱们冷轧含酸废水是零排放的,但水里的悬浮物制约处理效率,循环利用率还有提升空间。”创新攻关会上,于寿飞轻轻敲着桌面,声音斩钉截铁,“这水的利用率再提高一些,成本不就省下来了?” 于寿飞以创新工作室为基础,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团队,成员分成三班,24小时守在现场。中控室的屏幕前,他们对着回水指标逐条扒数据,设备旁反复调试运行参数,资料堆里对比着别家企业的处理工艺找灵感。于寿飞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纸页边缘都磨卷了:“7月9日15:20,调节池pH1.2,悬浮物……”字迹被汗水洇过,晕成淡淡的墨痕。 光盯数据不够,攻关还得动真格改工艺。攻关团队成员围着工艺流程图和众多材料熬了个通宵,于寿飞突然起身说道:“把‘一体化处理’前加两级中和,再建立一套‘三级缓冲’机制,让水慢慢顺过来。”说干就干。他们先给不同酸浓度的废水分级处理——浓度高的单独处理,稀释到合适程度再汇入调节池。怕水流太急影响处理效果,就装了智能调节阀,水流再猛也能稳稳当当送进处理系统。 加药系统是另一道坎。于寿飞蹲在处理池旁,盯着出水颜色一直琢磨:深褐色的絮体飘着沉不下去,可能药剂没反应透。“一级浓度调低,二级提到……”他抓起对讲机迅速发出指令。那边,唐万鑫在加药间手疾眼快修正参数。调整后的加药系统控制更精准,石灰乳和废水一相遇就乖乖“抱团”,深褐色絮体沉得又快又实。 如今,攻关后每小时能多出50吨达标水,比以前多了三成。于寿飞算起账来,眼里亮得很:“一年能省43.8万吨水,够填满200个标准泳池;药剂也省了35%,加一起一年下来就是263万元。”处理后的清水汩汩流回生产线,这汪清澈里,藏着的不只是数字,更是一群钢铁人把“废水”熬成“清泉”的执着——当它再次流回生产线的那一刻,便成了绿色发展最鲜活的模样。 
于寿飞(中)与攻关团队成员讨论含酸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攻关团队成员在中控室分析工艺优化后的生产数据。 
攻关团队成员检查自动加药系统运行情况。 
攻关团队成员查看水处理过程中沉淀效果。 
攻关团队成员化验检测处理后的水质情况。 
攻关团队成员抽查处理后的水中悬浮物情况。 
动力部给水二作业区冷轧废水处理站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