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竞争加剧、经营艰难的新常态给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应对新常态,要有新作为。从3月1日起,太钢冷轧硅钢厂推行的模拟市场化激励机制,成为应对新常态的一大新举措。
近日,记者走进冷轧硅钢厂生产车间,感受新机制带给干部职工的新变化。
安超是冷轧硅钢厂酸轧作业区轧机主操。早上不到8点,他就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一次次反复查看着轧辊的表面质量、乳化液的浓度……一早晨,他一直在为即将要轧制的产品做准备。因为,按照厂里推行的模拟市场化激励机制,能否用最低的辅材消耗和能耗轧制出合格产品,与他的收入直接挂上钩。
与安超同在一个作业区的赵敏,是一名酸洗工。接班后,赵敏的全部心思也都放在了即将要轧制的钢卷上。他一边按规程调整着酸液浓度,一边想着新酸液是要自己付费“买”的,怎么才能既满足工艺要求,又减少新酸消耗。
其实,不仅安超与赵敏在这样盘算着。这些天,全厂职工都在算着账干活。
“这一机制,简单地说就是督促每一名职工通过心里的明细账把活干好、干出效益,改变了过去职工只干活、不算账的核算办法。”酸轧作业区主管刘江说,“在推行之前,厂里、各作业区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过充分讨论,大家总体认为在厂里模拟市场经营,谁消耗什么就为什么'买单付费’的核算办法目标明确,感受直接,非常好。但在讨论中也有职工提出意见,比如轧辊,连轧机架上几台轧机的轧辊不可能使用同时到限。如果哪一支轧辊到限了就更换哪一支,那因更换轧辊带来的频繁停车造成的产品质量波动就会加大。”
减少消耗与保证产品质量的平衡点在哪里?模拟市场化激励机制促使职工开始了深度思考。刘江说,以往职工是不会考虑这么多的,规定怎么干就怎么干。现在职工对消耗和质量影响自己收入的感受更直接了。
每个职工以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总价,减去自己消耗掉的辅材、能源,就是自己挣得的工资。厂里给出了模拟市场化激励机制的框架方案,每个作业区在落实这一机制时结合各自的实际又出台了具体的核算办法。该厂副书记刘爱国说,该机制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一切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核算办法从以前的扣费,变成了模拟付费。职工的想法也就从让我降成本,变成了我要降成本。最初的想法是针对辅材、能源消耗降成本,后来在每个作业区核算方案的具体制订中,职工提出的许多问题都与成材率、产品质量紧密相连。这说明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只要职工队伍有了士气,眼前的困难就一定能克服,硅钢就一定能提升竞争优势。
记者手记
有效的机制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冷轧硅钢厂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如何让指标的激励作用发挥到最大?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该厂总结得出,激励指标越直接,产生的激励效用就越大,职工动力就越大。
如何把能源、辅材消耗这类一直以吨钢为体现的间接指标,变成让职工有切身感受的直接指标,给指标承担人以更大的动力,冷轧硅钢厂出台了酝酿已久的模拟市场化激励机制。从扣费到付费,从要我降成本到我要降成本,模拟市场化激励机制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从作业区讨论中职工提出的诸多问题、建议,大家已感受到了机制的力量。这是对传统考评办法的变革,也是冷轧硅钢厂应对困境时的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