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冬”进入“冰冻期”的钢铁行业,在承受着改革阵痛的同时,也分享着改革的红利。面对钢铁行业新常态,陕钢龙钢公司深刻认识到,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自我革命、主动作为。为解决体制制约问题,打破行业坚冰,该单位果断引入经营承包管理思路,秉承有利于公司降本增效、有利于职工收入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积极引导、协调经营主体开展各项工作。龙钢公司的“破冰”之旅正在扬帆远航……
创新机制,打造“破冰”利器
龙钢公司创新性推进经营承包机制,建立模拟市场的经营承包运行机制。模拟市场绩效评价机制,发动全体员工实现降本增效,突破上热下凉的困境。
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参照历史最优指标,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而确定成本指标以及核心经济技术指标,夯实承包方责任。收取一定数额的承包抵押金,每年末公司根据承包单位当期承包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按绩效返还承包抵押金。
内外部经营承包方式并举。针对轧钢厂棒三线引进民营企业进行承包,完全模拟市场化进行竞争,民营机制的引进在公司内部搭建了内部轧线与外部轧线相互竞争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公司内部目前已针对3个烧结机、5座高炉和3条轧线等11条炉机线实行了承包经营。
化小承包单元,释放一线潜能。在经营承包氛围的带动下,公司各单位积极思考,寻找经营承包突破口。烧结、炼铁等承包主体,在与公司签订承包协议的基础上,在分厂内部逐步实施区域承包、岗位承包、维修承包,充分激发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划小承包单元,有效置换劳务用工,主动承担绿化、环卫等脏、累、苦的工作,充分挖掘降本增效潜力;设备管理中心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将公司空调维保及电机维修承包给公司内部单位。通过模拟市场化运作,企业、经营承包主体和一般职工都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互利共赢。
责权利对等,强化“破冰”引擎
龙钢公司以市场化经营运作模式来配置资源,以权责利对等原则充分下放人事、收入分配、用工权和经营权,调动各个考核单元的积极性,再次强化破冰新引擎。
理顺职责,充分放权。在岗位民工置换方面,公司给予经营承包人减员不减资政策,将置换的岗位民工工资的80%投放到承包单位,鼓励承包主体积极进行劳务置换,增强员工竞争意识,激发内部活力;在采购方面,本着“谁承担成本,谁参与采购”的原则,根据承包主体实际情况给予采购权,减少审批环节,在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
正向激励,倒逼考核。各经营承包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机构、选配团队或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承包指标连续三个月未完成的单位,公司可另行选聘承包代表人。在工资分配方面,模拟市场运作,承包单位所有人员工资一律由承包单位承担,收入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并要求承包单位将收入分配方案及工资表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公开,接受监督。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
成效显著,激发“破冰”动力
截止目前,有序清退承包岗位人员1308人,利用内部优化的700名正式工与承包岗位进行了置换,同时,全部置换450m2烧结机与5#高炉维护保养对外承包人员共105人,以上两项年可节约费用约900余万元。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龙钢公司通过近两年对经营承包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形成了内外部相结合、多种经营承包模式并存的新格局。自经营承包工作顺利开展以来,燃料比、熔剂消耗、钢材指标等经济技术指标得到大幅改善,烧结工序成本较之前降低约28元/吨、炼铁工序成本较之前降低约90元/吨,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正如烧结厂承包人所说:“以前是'要我干’,现在是'我要干’。当收入与劳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挂钩,各级人员的积极性自然就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