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首钢总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首钢基金。首钢基金及旗下各板块“十二五”期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2014年12月22日以来,管理了北京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200亿元人民币,公司管理基金达到8支,管理基金总规模达到340亿元,从20人的团队发展到110人的企业规模……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资本运营平台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2014年以来,围绕首钢如何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总公司党委反复研究讨论,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任务。首钢要积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北京市率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平台和纽带。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给首钢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在首钢全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背景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开拓创新,扎实抓好各项改革措施落实,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批示精神,2014年8月22日,北京市政府明确:设立首钢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打造以首钢为主体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吸引社会资本设立若干支子基金,用于支持首钢北京园区和曹妃甸园区的开发建设。
2014年12月,首钢总公司与北京市政府共同设立了北京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放大模式,重点投向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多地协同发展产业、综合服务配套及首钢老工业区重振等领域。
设立北京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首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动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发展、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金通过国有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广泛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形成千亿规模,公司主要通过PPP模式、设立子基金(FOF)、直接投资等方式,重点投向城市综合服务业领域的新金融、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健康医疗、新材料等五个细分产业,并运用“基金+基地+产业”的运营服务模式,大力支持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的开发建设,推动首钢老工业区振兴、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共创共担共享塑造追求卓越的团队
“首钢基金是激情热忱、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团队。”这是吴琤到首钢基金应聘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也是因为这句话,最终吸引她加盟了这个团队。
吴琤,现任职首钢基金融资创新部副总监。“首钢基金用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市场化的体制、灵活的用人机制,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从2015年9月底入职到记者采访时,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她已经参与了6个项目,介绍起自己的公司和参与的工作头头是道。
吴琤负责融资、园区基金管理和模式创新拓展的工作,但在她入职以来参与的多个项目里做的却是风险审核等业务。
“入职谈话时,我跟领导提到了在银行工作的经历,希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为公司服务。”吴琤说,“我的这一想法正好与首钢基金灵活的用人机制不谋而合。”
首钢基金创新组织机构,形成矩阵式模式,建立了AB角分工机制。在新的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不同部门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形成板块之间的联动,形成信息共享、互相助力,使人员效率最大化。激励和约束并行,首钢基金实行项目全投资周期负责制,并在京西创投管理的“北京服务·新首钢”基金、绿节基金和启润丰泽基金都已经建立了跟投机制,项目团队对其负责的投资项目强制跟投。这既可以强化团队成员对项目的责任意识,也使团队成员可以分享一定的投资收益。另外,实行对投资项目的全投资周期负责制,投资团队对项目尽调、项目投资、投后管理、项目退出全周期进行跟踪管理,团队成员的绩效工资与项目退出时的收益情况进行挂钩。
员工的精神面貌反映的是企业最真实的运行状态。
“公司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我们的几位副总都是市场化招聘来的。”首钢基金副总经理梁衡义介绍,为建立具有激励约束作用的收入分配制度,公司实行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市场化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挂靠行政级别。实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每个岗位设置明确的绩效指标,员工薪酬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并实行合理的末位淘汰制度。实行员工内部轮岗制度,提升员工综合业务能力,培育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梁衡义原任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多种经营事业部总经理,并兼任北京京投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是副局级后备干部,在首钢基金刚成立之初毅然来到首钢基金,主管PPP业务投资和京冀资本运营管理。
叶芊曾在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工作,任副处长,2015年加入首钢基金,任职PPP基金部副总监,近段时间他正在忙碌北京市节能低碳环保产业服务协会的事宜。叶芊告诉记者,北京市节能低碳环保产业服务协会是由首钢基金发起的,通过定期活动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和资源,满足大家的需求。他近期参与了首都健康服务业投融资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分别为环保和医疗产业领域投资聚集行业资源。
“这个模式也是由首钢基金的共享工作方式引申出来的。”叶芊说,首钢基金一个部门有了新项目,就会横向在公司内部共享有关信息,各个部门从中发现感兴趣的内容。这无形之中激发出大家奔着一个目标共同创业的劲头,希望尽快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共创、共担、共享”,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词汇,也是感受最深的讲述,基金公司的体制机制也都在企业理念中体现出来。
多元化金融服务快速树立市场品牌
梁衡义介绍,首钢基金板块下拥有两个投资管理平台、一个产业投资平台及五大利润和业务主体。两个投资管理平台为北京京西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唐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个产业投资平台为北京首钢绿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五大业务和利润主体为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启润丰泽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新蓝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京冀协同发展曹妃甸投资基金和首钢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另外,发起和设立了北京市节能低碳环保产业服务协会,参与了首都健康服务业投融资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分别为环保和医疗产业领域投资聚集行业资源。首钢基金旗下还拥有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商业保理、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在总公司董事会大力支持下,首钢基金及旗下各板块“十二五”期间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2014年12月22日以来,管理了北京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200亿元人民币,公司管理基金达到8支,管理基金总规模达到34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5亿元。截至目前,协同发展基金已通过投委会决策项目18个,决策出资额93.3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13.5亿元,重点支持了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投资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发起设立曹妃甸发展基金、老工业区基础设施投资子基金等三支子基金,协同发展基金投资12.9亿元,子基金总规模5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8亿元;与行业内前二十强的顶级投资机构合作成立了经纬中国人民币新兴成长基金、君联资本文化体育产业基金、红杉第四期人民币基金三支基金,协同发展基金投资5亿元,三支基金总规模超过114亿元。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顶级机构的资源优势,重点投资于高精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引导其向首钢老工业区、曹妃甸地区集聚,培育新兴产业。2015年,协同发展基金牵头完成首钢股份非公开发行,基金通过直接投资方式投资4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0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首钢京唐二期工程项目、曹建投股权收购及后续PPP项目建设等,有利于打造曹妃甸地区产融结合平台,强化曹妃甸地区产融结合发展,推动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目前,首钢基金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品牌。2015年10月,首钢基金受市商务委和财政局联合委托,对北京市外经贸引导基金进行股权管理,该基金已在筹备阶段,预计今年年初正式成立。
良好的发展势头,增添了首钢基金的信心,也孕育出发展的美好蓝图。
下一步,首钢基金进一步落实《北京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运行方案》与战略指导委员会指示精神,积极做好投前投后各项工作:
——做好曹妃甸发展基金的投资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央企、市属国企将非首都功能的一般制造业产能向曹妃甸转移疏解,积极支持曹妃甸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加快推进福田汽车、北京城建重工等落户曹妃甸相关工作。
——加块推进城市综合服务业子基金注册成立,加快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城市综合服务业项目投资,通过运营管理,将北京标准转换成标准化服务产品,辐射京津冀区域。
——完成老工业区重振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注册工作,重点支持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老工业区市政道路、供水、污水、供电、天然气、通讯管网等线性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梳理医疗资源,将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曹妃甸,推进京津冀区域社会服务资源的对接和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