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转炉主控室,炼钢工刘涛正全神贯注坐在监控屏幕前,沉稳地按下“启动”键,此时,氧枪平稳垂直下降,直指钢水液面位置,随着供氧量加大,钢水炽热沸腾,快速达到预期温度。“开展降低氧枪粘渣攻关后,氧枪粘渣率由3.8次/日降低至0.63次/日,使用寿命较攻关前有效提升25%,每年可节约备件成本15余万元,成功为产线降本、提效提供有力支撑。”操枪工梁栋一边操作一边开心地说道。 在快节奏冶炼状态下,由于不同品种炉次差异较大、化渣效果不佳,使钢水中未融化物质增多,造成带有大量钢渣的金属液喷溅到氧枪枪身上,进而发生粘渣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供氧强度,但频繁清理粘渣,不仅降低生产效率,还缩短氧枪使用寿命。 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转炉作业区作业长刘海波组织作业区技术骨干成立小微团队,围绕氧枪频繁粘渣难题展开靶向攻关。通过围绕氧枪使用情况走访对标周边一流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并借助鱼骨图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入手,深入剖析转炉产线造成氧枪粘渣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分析研究、实验辩证下,攻关小组终于锁定氧枪枪位过深、渣层过厚为造成氧枪频繁粘渣的主要原因。 锚定“病因”,靶向施策。攻关小组结合对标学习的先进技术经验,制定了契合产线实际的最佳氧枪枪位,并创新设计生料压喷技术,从而减少金属喷溅造成的氧枪粘渣频率,使枪身表面光滑,易于脱渣。同时,按照冷却效应,在二级系统中重新设定生白云石加入比例,替换含铁冷料,减缓炉渣氧化程度和碳氧反应剧烈程度,进一步降低渣层厚度。 在多举措周密部署下,粘渣率大幅降低,不仅“颜值”高了,使用寿命还提升了200多炉,真正做到了一处改善,多处“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