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连铸浇注平台上,橙红色钢水如绸缎般从中间包缓缓流入结晶器内。生产技术室科长张贺君目光紧紧锁定钢水液面。“液面波动还是超预期,卷渣风险没彻底消除。”他眉头微蹙,视线扫过结晶器上方的氩气管道,一个新的优化思路在脑中逐渐清晰。 如今,经过持续攻关,RH直上低碳钢夹渣降判比例已从1.4%降至1%,预计年降本可超52万元。要知道,RH直上低碳钢作为直供高端家电板客户的核心产品,此前因冶炼工艺特殊,铸坯夹渣降判比例长期“卡”在1.4%,一直是产线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技术骨干,张贺君主动请缨,扛起质量改善攻关大旗。 攻关初期,张贺君把焦点对准了氩气控制。此前,RH直上低碳钢浇铸沿用的三路氩气流量分别为5L/min、5L/min、3L/min的“553”氩气组合,虽能保障钢水可浇性,却让结晶器液面异常活跃,钢水翻腾时极易卷入炉渣形成夹渣缺陷。于是,张贺君带着技术团队扎进现场,开启试验“马拉松”。 从“552”“543”到“444”,每调整一次参数,他们就连续跟踪3炉钢的生产全过程,记录液面稳定性、铸坯检测结果等数据。经过数十组试验的反复验证,“444”氩气组合终显成效,该组合下,结晶器液面趋于平稳,卷渣现象大幅减少,且钢水可浇性丝毫未受影响。当首炉铸坯夹渣降判比例下降近30%时,连续熬了几个通宵的张贺君,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解决氩气问题后,张贺君又盯上了结晶器水口。此前产线使用的25度水口适配小断面铸坯时,因侧孔和冲击碗设计不合理,加剧钢水紊乱。他查阅上百份资料,大胆提出改用20度水口的想法。新水口更换期间,他守在结晶器旁,逐炉记录钢水流动轨迹、液面波动幅度等20余项数据。最终,20度水口与“444”氩气组合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使钢水“流速减缓、流向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