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精炼作业区平台,炽热的钢水在炉内卷起金色漩涡,精炼作业区作业长崔家峰坐在精炼主控室,目光紧锁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成分数据,以毫厘不差的精准把控,确保每一炉钢水成分高质量达标。 精炼工序是保障高端产品钢水纯净度的“咽喉要道”。为守牢质量防线、稳住生产节奏,崔家峰主动牵头带领作业区技术骨干,对RH真空精炼装置、合金加料系统展开“地毯式”排查。当检查至合金加料系统时,屏幕上下料速度曲线的秒级延迟瞬间引起他们的警觉,这看似眨眼间的偏差,若不及时解决,极可能成为制约产线质效提升的“卡脖子”隐患。 经过连续多轮跟踪检测、数据比对,问题根源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加料系统密封因长期承受高温炙烤,出现了肉眼难辨的老化磨损,导致下料时产生细微卡顿。但这套密封件为德国进口备件,按流程采购到货至少需一个半月,若不尽快更换将影响生产进度。“绝不能被进口备件困住脚步,也许可以试试用国产备件替代!”崔家峰立刻带着这个念头,攥着密封材质报告与尺寸参数上网查文献、询厂商,反复确认耐高温极限与密封精度,经过多轮验证,最终找到性能媲美进口的国产密封。当新密封安装上线,屏幕上的下料速度曲线瞬间变得平稳顺滑,与标准值完美重合,成功为产线守住质量底线与效率节奏。 创新从无终点,每一次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以往冶炼高端硅钢时,受合金料仓容量限制,每次需分三四次加料,整个精炼周期长达50分钟,既影响效率,又增加成本。“随着高端产品订单持续上量,老工艺早已跟不上高效生产需求,必须主动创新破局!”在班前会上,崔家峰提出的想法立刻得到全员的一致响应。 接下来的日子,他带领技术骨干利用休息时间“泡”在现场,对着图纸反复推演扩容方案,针对料仓结构、承重安全、加料精度等细节逐一调整优化,终于敲定最优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当日,看着合金料一次精准入炉,屏幕上的精炼周期数字不断下降,最终稳定在40分钟以内,攻关组围着屏幕忍不住鼓掌。这一改造不仅让上料效率提升超20%,更惊喜的是,精炼周期缩短后,氩气单耗降低了10%,经测算,一年可节约成本60余万元。 “当前正是决战四季度的关键窗口期,更是拉升全年效益水平的重要契机,作为一名作业长,我将以‘领头雁’姿态扛起责任,锚定缩短生产辅助时间、稳定中包温度、精准控制终脱氧位等核心课题,牵头带领作业区全员开展靶向攻关,以更严的质量标准、更优的生产效率,全力为打赢年终收官战注入强劲动能。”崔家峰语气坚定。 |